1983以來的20年,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和天津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20年。全市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勇於進取,開拓創新,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審計監督領域不斷拓展,審計制度框架逐步完善,技術手段和工作方法大幅改進,審計監督活動步入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軌道。在審計領域,從審計機關成立初期的國有企業財務收支審計,主要擴展到財務審計、金融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外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許多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審計制度方面,為適應建立公共財政制度的要求,確立了本級預算執行審計的主導地位,構建和完善了預算執行審計制度框架,形成了“統壹領導、統壹組織、統壹規劃、縱橫結合、財政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密切配合”的全方位立體工作模式;在技術手段和工作方法上,不斷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率先推進辦公自動化,加強計算機基礎軟件的開發、研究、引進和推廣,深入開展審計理論研究和技術方法創新,取得了大量豐碩的工作成果,為開展審計業務、實施工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20年來,各級審計機關緊緊圍繞“審計促進發展”這壹主題,明確工作思路,突出審計重點,努力發揮審計監督在維護國家財經紀律、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改革發展穩定中的作用。1983至2002年,全市審計機關* * *審計單位3.47萬個(次),處理違法違規問題222億元,增加各級財政收入23億元,促進增收節支4億元,退回原渠道資金6543.8+0.4億元,行政處罰9654.38+0.56億元。向上級機關和部門提交審計報告和資料14117,被指示采納1017,各類新聞媒體采納宣傳文章889篇。審計工作為天津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人大的高度評價。
在充分履行監督職責的同時,審計事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審計制度不斷完善,審計隊伍不斷壯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審計機關從壹開始單壹的國家審計發展到現在的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競爭發展、相互補充的格局。審計人員從400人增加到7824人,其中中高級專業人員占72%,大專以上學歷占65.9%。1996被授予“二五”期間全國普法先進單位稱號;1997至2000年,連續兩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機關標兵”稱號;2001、2002年連續被市政府評為“優秀市級行政機關”;5438年6月+2003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3-2004年、2005-2006年分別被評為金融(綜合)工委系統“文明機關標兵”;2006年,市局黨委被評為先進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