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有許多老革命家為我們的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他們有的年紀輕輕就戰死沙場,有的堅持到祖國勝利,成為國家的革命英雄。不管他們是什麽,都值得我們尊敬。然而,在這群人中,有壹個人值得我們關註。作為壹個特殊的英雄,他在農村默默無聞了幾十年。他是退役老兵黎文翔。
拜訪老兵,我發現了壹個偉大的英雄
中國有句話,打水的人永遠不會忘記挖井的人。經過艱苦的抗日戰爭,我們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今天,我們已經過上了吃得飽、穿得好的幸福生活,這壹切都是祖先的血汗換來的。中國人常說,不能忘本。所以在中國,每年都會有組織和政府帶頭定期看望退役老兵和他們的家屬。雖然我們給的補償可能遠遠比不上他們付出的,但組織壹直想告訴他們,即使新中國成立了,即使我們現在的生活安定祥和,祖國依然沒有忘記妳們。
這不是2011年,河南省委書記陸,秉承國家號召,開展下鄉慰問老兵工作。無意間走進壹位老兵的家,卻發現墻上掛著壹張穿著綠色軍裝的颯爽英姿的照片。秘書很好奇,於是他詢問了店主黎文翔的情況。老人什麽也沒說,拿出壹個破布包。當看到它時,他吃了壹驚。好家夥,他剛剛在壹個偉大英雄的家裏坐下來。
黎文翔,破布包裏的故事
原來,這位老人名叫黎文翔,已經87歲了。他是建國初期入黨的老革命。黎文翔年輕時失去了母親,和父親壹起生活在黃河邊的壹片小鹽堿地上。
1947年加入八路軍當爆破手,後來參加解放濟南的戰鬥,獲得第壹枚軍功章。為了以後更好的把握爆破時間,他還特意買了壹塊手表,這是他人生中唯壹的壹塊手表。現在,他和那些軍功章壹樣,躺在布袋裏。李老說起這次戰鬥,像個孩子壹樣揮著手,給我們看當時的情景。似乎時間並沒有被抹去。後來在徐州太平莊戰役中,他四天四夜只吃麥子喝涼水阻敵,壹句話也沒說。淮海戰役他帶頭,帶著全班炸掉了隱蔽的堡壘,所以又榮立壹等功。
1949年參加解放蘇州、上海。其中,劉星鎮國際廣播電臺的戰鬥非常激烈,敵人的工事非常堅固和隱蔽。最後,突擊排裏只有黎文翔還活著。最後參加平潭島戰役,因機智被評為戰鬥標兵,光榮入黨。
時間慢慢流逝,姬叔已經看到了桌子上各種各樣的破布。此刻,他心中的震驚和震撼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這是獎牌嗎?這是證書嗎?這不是。這些銹跡斑斑的軍功章和發黃的紙張,都意味著黎文翔的老人用壹生的時間守護著祖國。有壹級軍功章當然好,但是這個包裏全是壹級二級,甚至還有特級軍功章。在有這樣成績的書記面前安安靜靜地坐著,仿佛桌上的東西只是壹堆鐵片,這是壹種怎樣的覺悟和素質啊!
退役老兵,寶貴精神。
1956年,已經成為副連長的黎文翔被調離部隊。換工作後,每個月66元的國家幹部李老精神奕奕。後來1962年,國家困難時期,李老帶頭支援農村,回家種地。李老家常年遭受鹽堿地黃河災害,收成壹直不好。李老發現老家背對著河,適合種水稻,於是和老伴開始壹起研究種水稻。結果第壹年就有了1000斤的好收成,解決了吃救濟糧的歷史。後來他在村裏建了壹個農場,然後捐了木材蓋了房子。他在村裏建學校和修路的事是他的第壹筆捐款。
1998,政府想改造他的房子,李老拒絕了。李老說他家房子密閉,沒必要建。2011,李老去市裏開會,政府花了三天時間裝修房子。李老回來就不高興了,說早知道妳這樣,我就不出去了。幾十年來,李老的家鄉遭受了多次自然災害,救助了很多人,但所有的救助名冊上都沒有李老的名字。
標簽
黎文翔老人樸實無華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當代人學習。老人們前半生風風雨雨打天下,後半生紮根農村,勤勞務農,壹生無私奉獻。入黨是壹輩子的事,他願意為國家付出。他的思想和意識讓我們震驚,也讓我們深刻反省。
參考資料:
《英雄不老》和《黎文翔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