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面試的時候會不會緊張?
妳在乎面試官是否喜歡妳嗎?
妳擔心妳在乎的工作過不了面試嗎?
我想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有這些想法。
最近重新面試了學校心理咨詢的工作。
於是我拿著簡歷和案例報告去溝通。
走出面試後,我註意到了自己的變化。
太神奇了,我的心突然打開了。
我覺得我自己的案子在我手裏20多次了,有了很多的成長和進步。
這種滿足和自信成為我內心的確認感和確定感。
所以面試結果只會影響我自己10-20%的評價。
不再像以前80%的焦慮感。
我的轉變來自於
1.我對自己的技能很滿意,覺得自己足夠勝任。
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別人怎麽說我,我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都不重要。
2.我做了很多心理建設(新崗位可能不匹配)來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
我失去這份工作,我可以讓自己擁有相應的工作能力。
我不會因為不選而失去所有的感情。
妳準備好了嗎?
入職時的心理測評大多是性格測試,壹般測試妳如何處理事情,能反映妳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例如
妳喜歡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懸疑和恐怖
家庭倫理
科學探索
d:戰爭槍戰
以上四個回答分別對應了壹些類型。如果妳選擇A,可能是妳是壹個心理承受能力很強的人,不怕突發的問題或者壓力。如果是B,那麽妳可能是壹個情緒細膩的人,會更擅長情緒處理。如果選擇C,妳可能更願意探索未知,更願意創新。如果妳選擇D,妳可能更熱衷於刺激的事物或運動。
以上的話是壹個大概的例子。壹般壹個公司只是綜合妳的工作評價,了解妳大致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崗位,有壹定的參考意義。
雖然可以參考,但不應該絕對判斷;比如國外的心理評估量表,如果不建立國內常模,信度會大打折扣;而且有些心理問題屬於成長,有很多階段性和暫時性的挫折,所以評估的時候要結合面對面的詢問,而不是簡單的根據障礙或者癥狀來判斷...
100%!或者因為崗位特殊,心理測試不及格,或者入職測試心理測試不及格,最後被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