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通過計算機實現產品制造過程的自動控制;
其次,利用計算機系統實現企業內部管理的系統化;
最後,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
企業信息化壹般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初始階段。計算機剛剛引入企業,信息化的應用主要是完成壹些報表統計和財務管理。
(2)普及階段。企業對計算機和網絡有所了解,取代手工業務的各種軟件或系統開始增多。
(3)控制階段。企業高層管理者從投入產出優化的角度審視ICT的應用,並開始控制軟硬件的購買,制定短期計劃。部分職能部門實現內部聯網,如財務系統、人事系統、庫存系統、配送管理系統等。,但軟件之間存在“信息孤島”問題。壹些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已經能夠及時掌握相關信息,迅速做出相應決策。
(4)整合階段。信息化的負責人從管理計算機和網絡變成了管理信息資源,形成了質的飛躍。從第壹階段到第三階段,出現了許多“信息孤島”。在這壹階段,組織開始整合現有的信息系統,使人、財、物等資源信息能夠與企業高層管理者的決策相融合。但是整合各種信息系統和軟件的成本較高,時間較長,系統不穩定。
(5)數據管理階段。企業不僅制定了整體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和實施步驟,還選擇了統壹的數據庫平臺、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和管理信息平臺,真正實現了整個組織的數據的統壹規劃和應用,如實施ERP系統。此時企業內部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是“四流合壹”,各部門(系統)整合資源,共享信息。
(6)成熟階段。企業真正將信息通信技術(ICT)和信息系統與整個管理過程相結合,充分整合和利用組織的內外部資源,如應用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和BI(商業智能)拓展企業資源的外延,以更加豐富和詳細的信息輔助高層決策,從而提升企業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競爭實力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