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信息
|
裝幀設計藝術
|
工業設計
|
Ui設計
|
Cg動畫
|
建築與環境
|
學院聯盟
|
收集
|
競賽場地
|
設計招聘
|
專題
|
蘇圖
|
聯盟論壇
會員登錄
用戶名:
秘密代碼:
忘記密碼
日本幹旱景觀的景觀設計
幹景園是壹種起源於日本的微型園林景觀,多見於小巧、幽靜、深邃的禪寺。在其獨特的環境氛圍中,細耙的白砂巖鋪砌和堆疊的幾個石群能對人的心情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和音樂、繪畫、文學壹樣,可以表達深刻的哲理,它的很多思想來自禪宗道德,這也和古代大陸文化的傳入密切相關。
公元538年,日本人開始接受佛教,並派遣壹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和文化。公元13世紀,另壹個源於中國的佛教宗派“禪”在日本流行起來。為了體現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和“自律”的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拋棄以前的赤泉園林,轉而使用常青樹、苔蘚、沙礫等壹些靜態不變的元素來創造幹燥的景觀園林,園林中幾乎沒有開花植物。
因此,在禪宗庭院中,樹木、巖石、天空、土地等。往往只是寥寥幾筆,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在修行者眼中,它們是海洋、山脈、島嶼、瀑布,壹沙壹世界。這樣的園林無異於壹種“精神花園”。後來,這種園林發展到了極致——樹木、灌木、小橋、島嶼乃至園林中不可或缺的水體等造園的通常元素都被壹壹剔除,只剩下巖石、耙過的礫石和成片的苔蘚在自發生長和遮蔭,這些都是典型的、流行的日式幹景園林的主要組成部分。而這種幹巴巴的山水園林對人類精神的震撼力也是驚人的。
15世紀建於京都龍安寺的幹景園是日本最著名的園林精品。它占據了壹個長方形的區域,面積只有330平方米。花園地勢平坦,由65,438+05塊大小不壹的石頭和大面積的灰色鵝卵石組成。石頭分二、三、五組,* * *分五組。石群邊青苔,同心漣漪耙出。同心波紋可以用來形容雨水濺入池中或魚從水中出來。看起來像白沙、綠苔、褐石,但三者都不是純色。從這個物體的色系變化中,我們可以找到與另壹個物體的和諧。而砂石的細膩與主石的粗糙,植物的“軟”與石頭的“硬”,臥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在對比中往往相互呼應。因為屬於俯瞰花園,除了耙細石的人,沒有人能進入這個花園。各路遊客會坐在花園旁黑暗的走廊裏——有時壹呆就是幾個小時,思考沙石形式之外的龍安寺傳道士的深刻含義。
妳可以把這樣的花園理解為河流中的巖石,或者傳說中的神秘島,但如果僅從美學角度考慮,它也是壹件傑作;它充分平衡了群體、平衡、運動和節奏,其整體布局相對協調,以至於壹塊石頭的輕微移動都會破壞園林的整體效果。大德寺大仙院住持東北院,由谷嶽禪師於公元16世紀設計,巧妙地利用比例和透視,用巖石和礫石營造出壹條“河道”。這裏的主要石頭或如屏風般直立,或如門般交錯,或如臺階般層疊,其石頭管理技藝精湛。觀者遠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水”在高聳的懸崖峭壁間流動,在低矮的小橋下奔流。
江戶時代,日本園林中出現了以低矮灌木為主要景物的修剪過的幹枯山川,其中以17世紀的滋賀縣大池寺園為代表。它將杜鵑花灌木叢修剪成幾何形狀,象征壹艘“船”在波濤中航行,從而呈現出壹幅禪意海景。
同樣位於京都的東富寺住持北院,是昭和時代的旱景園林。雖然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但它仍然遵循著古老的禪宗規則。它最鮮明的特點是,在這個花園裏,苔蘚和石頭形成棋盤狀的立方體,就像退潮時海岸上的泡沫。它用曲線封閉了邊緣,邊緣種上了壹片片低矮的灌木叢,伴隨著安靜開放的杜鵑花,給寧靜的花園增添了幾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