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就是這些植發機構的投資者,他們把植發手術當成了商業賺錢的手段。植發本身就是科學嚴謹的醫療技術,怎麽可能盈利?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FUE本身,它是壹個毛囊提取器。由於其無需手術的優勢,植發手術風險大大降低,成為門診微創手術。手術沒有風險,所以有人有底氣。
別有用心的人找了個機會,買了個FUE脫毛儀,包裝成壹只下金蛋的雞。招壹些非專業的整形醫生,經過壹兩天的培訓,就成了“植發專家”。這些植發機構裏的投機分子,舍得花錢包裝,裝修豪華,定位高端,包裝“專家”,宣稱技術如何壹流,設備如何先進,服務如何周到。這些華麗的外衣掩蓋不了他們技術的拙劣和實際能力的欠缺。
結果呢?這些植發機構投資者壹創業,就想盡辦法用商業技巧盡快收回投資成本。他們總是無視醫療質量,披上醫療服務的外衣,實際上卻隱藏了壹個商業利潤的核心。
我對最終接受植發手術的患者印象深刻,因為我之前接待過很多植發手術失敗的患者朋友,比如比較輕的,缺乏自然感,淩亂不協調,即使是平頭,壹眼就能看出人為的痕跡;更重的是植入的毛囊壹年左右又脫落了。經檢查發現,植入的毛囊早已死亡,或者可以說是手術之初毛囊被人為破壞。就算毛囊沒死,也會隨著時間越來越細,最終完全脫落,無法再生。
這些悲慘的患者朋友們都很同情,因為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毛囊死亡是無法再生的,植發手術失敗後修復起來非常困難。有壹次發現壹個病人之前的植發手術,居然是取了脫發區域周圍的毛囊。這樣的醫生真的很生氣。他壹定是從這個區域拿走了頭發,破壞了後枕健康的毛囊。既然沒有更好的毛囊可以提取,就應該終止手術,但是醫生在頭頂周圍取毛囊的行為已經完全喪失了最基本的醫德。
這樣的植發失敗案例在社會上接連發生,讓我茶余飯後無法平靜。所以寫下這段話,希望能警示廣大患者。與其他疾病不同,壹個療程並不理想,可以繼續治療,直到痊愈。植發可以說是壹次性的,可利用的毛囊有限而珍貴,不允許浪費。植發是壹個說起來容易,說起來難的外科手術。要保證植發的質量和效果,醫生必須具備紮實全面的整形外科知識,所以發友們壹定要謹慎對待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