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朱厚熜是興賢王朱世元的次子,不是皇太子。鄭德十四年(1519),興賢王駕崩,年僅12歲的朱厚熜攻打王星,接管興福。鄭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駕崩。因為膝下無子,又本著“兄弟當朋友”的原則,武宗的母親張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商議,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做皇帝的繼承人。壹個沒有接受過皇室教育的藩屬太子繼承人,作為皇帝中的“插班生”進入了明朝的政治舞臺。
這個轉學生不好對付。剛登上皇位不久,初登皇室舞臺的嘉靖就和大臣們吵了壹架。嘉靖皇帝與武宗老臣就謚號和生父的問題爭論了三年之久。老臣以為,循著先例,嘉靖應該把叔父改為父親,自己的父親改為叔父。嘉靖拒絕接受這種做法,雙方壹直僵持不下。嘉靖想拉攏壹些重要官員,但他們不願意,堅持按老規矩辦事。
終於在嘉靖三年(1524),雙方經過多次較量,嘉靖皇帝耍了壹點小花招,把壹些對手收為朝廷官員,為他們做出了表率。嘉靖拜生父為獻帝邢,後封其為獻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後,改稱明孝宗皇帝為“黃伯考”。最後,這件歷時三年的大事以嘉靖皇帝的勝利而告終。
大典之後,嘉靖皇帝的威嚴不再受到質疑,皇位的合法性得到加強。當然,嘉靖皇帝也不是壹個只知道耍壹點小聰明的皇帝。嘉靖在位初期,開創了“復興嘉靖”的局面。嘉靖效仿太祖和成祖實施“新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力圖擺脫以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