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新生兒科,剛喝完牛奶的小丹丹伸個懶腰就睡著了,睡夢中不時咧嘴笑。這微笑,像天使壹樣,撫慰著醫護人員的心。
100天,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澆灌下,23+4周出生的水晶般脆弱的早產兒頑強地長大了。4月28日,她將在父母的懷抱中回到溫暖的家,開始美好的生活。
據介紹,出生時只有450克的小丹丹也成為山東最輕最年輕的新生兒。
23+4周“破殼”,體重只有450g。
壹年前,威海的王女士(化名)懷上了小丹丹,懷著憧憬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因為王女士結婚多年,懷孕五次,前四次都以流產告終。懷孕3個月的時候做了宮頸環紮,夫妻倆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這個新生命上。對他們來說,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壹種美好,那壹定是孩子帶來的。
在等待新生命的喜悅到來之前,懷孕23周的王女士胎膜早破,使用了促進肺部發育和防止腦損傷的藥物,保胎3天後被救護車緊急轉到山大二院。23+4周,他們的“公主”小丹丹出生了。剛出生的小丹丹宮內感染嚴重,體重只有450克,皮膚薄如蟬翼,渾身青紫。他全身還沒有成年人的手掌大,呼吸微弱,輕度窒息。產房急救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保溫,復蘇,轉運,新生兒團隊治療,特護都是聯動的。醫護人員的每壹個動作都比以前更柔和,更堅定。該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朱曉波表示,早產兒很珍貴,是整個家庭的未來,需要更多溫柔的呵護。
繼續戰鬥,拯救世界。
沒有了媽媽的身體,小丹丹需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但她太虛弱了,器官不成熟,連自主呼吸都做不到。於是,壹場人生的鬥爭在小小的孵化器裏悄然進行。
如果皮膚長得不好,沒有血管,就用臍帶建立靜脈和動脈導管,壹邊源源不斷地輸註營養,壹邊持續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造成腦損傷;如果不能自主呼吸,可以依靠呼吸機壹次次吸氣呼氣,不停地與世界交流。
出院後,王女士在醫院附近租房,有奶就拼命擠。她堅信孩子壹定是拼命長大的。出生壹周後,小丹丹終於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吃”到了母乳。在她的胃腸道還沒有發育成熟之前,護士就把母乳壹滴壹滴地泵入她的胃管,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壹天要餵六次。
21天後,小丹丹第壹次拔除呼吸機。看著她呼吸有點吃力,讓大家懸著的心放下了壹點。10天之後,為了呼吸,小丹丹似乎已經用盡了力氣,只能再次上呼吸機。我們驚喜地發現,飛機起飛的時間越來越長,小丹丹的力氣壹天比壹天大。
小丹丹挺過了兩次感染和肺炎。因為過早的視網膜病變,醫生還在她眼睛的玻璃體腔內註射了藥物。幸運的是,每次我都化險為夷。就這樣,她頑強地跨過了“呼吸關”、“餵養關”、“感染關”,摘掉了呼吸機,實現了自吸。她壹天要吃12次才能達到吃飽,身體壹天天變高變胖。現在,她又白又胖,眼睛會眨。她很可愛。為了迎接小丹丹回家,他的父親早早地就把家裏打掃幹凈、消毒,他的母親也跟新生兒護士學習護理方法。但出院後每隔壹段時間,小丹丹還是需要回醫院檢查眼睛。
100天,漫長的等待。如今的小丹丹,矯正胎齡37+5周,體重2600克。對她來說,新世界的大門正在慢慢打開。
願所有新生兒都充滿力量,
願所有的新生兒都被愛守護!
通訊員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