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周老師問公司員工,生活中有沒有覺得溝通困難的人?員工們說,老板、老婆和孩子讓他們很煩惱。
後來周老師讓員工把紙拿出來,對折,再對折,撕兩個角,再攤開。最後的結果是沒有人平均折疊。
周老師說,沒有人問怎麽折紙,交流是單向的而不是雙向的。最簡單的交流都如此不同,更別說人際交流了。
比如性格差異:丈夫喜歡從下往上整齊地擠牙膏,而妻子習慣從中間隨意擠,導致兩人矛盾,說明差異隨時隨地存在。
周老師強調,溝通的高手不在於說,而在於聽。只有妳的心敞開了,妳才能聽好。比如父女去旅行,開車走錯了路,找不到檢票口,最後誤了飛機。爸爸心態很好,說事情既然發生了,就坐下來喝杯咖啡,父女很久沒有好好聊過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女兒向她父親吐露了秘密。她說她覺得自己配不上什麽好東西,每次事情都快做好了,她就會搞砸。
在和女兒的溝通下,父親明白了,是因為和母親離婚,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產生了很深的自卑感,很低的價值。父女倆痛哭流涕。試想壹下,如果父親罵女兒沒趕上飛機,他們就不可能順利溝通,互相傾訴。
周老師問:為什麽很多人不能互相傾聽?因為在我們的溝通過程中,3/4是言語溝通,剩下的包括觀察、感受、需求、意圖。
比如,孩子半夜不回家,家長壹個小時打不通電話,爸爸媽媽看到孩子悠閑地回來會是什麽反應?員工們積極回應:肯定很生氣,質問孩子做了什麽,為什麽不接電話,甚至可能打他。
周老師回應說,這是很多家長都會做出的反應,但是情緒和毆打並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照顧。如果溝通得好,不要用激烈的語言指責孩子,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就能看到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建立更好的聯系。放下很多判斷和“應該”,先做出改變,家裏的氛圍就會好很多。壹個變化就會導致家庭的變化。
同時周老師提到,所有的溝通都需要真正的愛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是不愛自己;在接納和理解自己的同時,理解別人,並不容易。
最後回答了員工提出的很多問題,比如孩子遊戲成癮,夫妻矛盾等。周老師耐心的壹壹解答。
員工們紛紛表示,周老師的講座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會更好、更用心地與親人和同事交流,以尋求現實生活中的快樂與和諧。
文/心理咨詢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