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壹個密友聊到聊天對象的需求,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為什麽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不能理解別人的需求,不能理解自己在說什麽。
小的時候總能看著壹堆大媽在街角聊天。他們都只認真討論自己家裏發生的事情。我去聽了壹下,也覺得沒什麽,就是壹些家長的缺點。那麽,這個時候,他們在交流什麽呢?共同聽眾能從中聽出什麽?我覺得他們只是在溝通事情本身。他們真正的需求是被看到,他們在確認對方的存在。如果妳不說,如果沒人知道,那妳真的還在嗎?還活著?還有壹種更深層次的需求是,他們有時間,必須利用時間去消磨,否則,無聊會摧毀壹個人的生存意誌。在這場討論中,彌漫的情緒壹點都不重要,因為它只是為了發泄,並不期待有太多的回應。這是壹場沒有信息,沒有情緒的對話。如果可以的話請盡量避免。
場地分大小場地。大會的重點是宣講,所以這裏不會有統壹的情緒。如果會議廳裏有統壹的情緒,那麽這基本上就進入了國家宣傳的層面。這是現代社會走向不確定性的危險信號。所以會場上有很多五味雜陳的感覺,但是不要去關註。我們應該更有目的性,關註有用的信息。有用的前提是妳在頭腦中預留了壹個位置,這個位置就隱含在妳平時的關註中。小會場就不壹樣了。小會場就是討論的氛圍。在討論過程中或結束時,我們期望達成某種諒解。所以,小會議室裏的信息和情緒都指向相似的東西和自己的需求。所以,這樣的場景,信息,情緒都可以用。但是有壹個禁忌,就是控制負面情緒,隱藏惡意情緒。這種情緒壹旦被捕捉,最終會影響職業方向。
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兩個人的對話,這個場景也是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在兩個人的交談中,捕捉信息可以獲得更多的需求,對方的真實需求;捕捉情緒的意義在於是否繼續對話。所以,談話結束後,忘掉情緒,記住信息。這個很重要,可以慢慢練習提升。所以,負面情緒溝通的談話之所以沒有實質意義,是因為整個談話都是在發泄情緒,而不是交流信息。談話的目的不是解決問題,也不是提出要求,而是發泄情緒。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交流,都要隱藏自己的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不要被別人知道,更不要被別人利用。
所以,我認為,敏感和敏感的區別在於,妳在談話前、談話中、談話後,更註重的是信息還是情緒。而blx只是壹種他還沒有馴服的脆弱感和無助感。
所以,情緒不是沒用的。在壹些特殊場合,比如勸說。主動方對被動方情緒的準確把握,會引導局勢繼續或結束。這壹點相信是心理咨詢中用的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