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式和運動狀態。
3.完全信息:認識論層面上的信息,考慮到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的外在形式、內在意義和效用價值。語法信息只考慮形式要素。語義信息只考慮內容元素。語用信息只考慮效用因素。
4.以神農為代表的信息論研究的是純語法信息。
5.數據是按照壹定規則排列和組合的負載或記錄信息的物理符號。
6.當代社會的三大支柱資源:信息、物質和能源。
7.社會信息化有三個層次:①生產工具信息化(通過自動控制實現,知識密集型);②社會生產力系統信息化(通過生產行業、部門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自動控制實現);③社會生活信息化(通過通信系統、咨詢行業等設施實現)。
8.“三金”工程:金橋、金卡、金冠。
9.信息管理的本質是人類綜合采用技術、經濟、政策、法律和人文等方法和手段控制信息流動,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實現信息效用價值最大化的活動。
10通訊。***時間:互聯網、電話、傳真、電報、廣播、電視、郵政、身體姿勢、口語、旗語、烽火。歷時性交流:刻錄光盤、復制軟盤、錄音、錄像、繪畫、文件檔案、歷史遺跡、文物、英語口語。
11.信息交換必須是雙方的目的行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隔墻有耳,不是信息交流。
12.信息棧根據其功能特點分為時間棧和空間棧。
13.信息傳遞有四種方式:①多向主動傳遞。比如發傳單。②單向主動傳播。③多向被動傳播。如圖書館和診所。④單向被動傳播。比如信息咨詢。
14.信息傳輸的三個守恒:S信息守恒(傳輸守恒),R信息守恒(接收守恒),T信息守恒(傳輸守恒)。
15.多向對稱定律的條件是信息在均勻的介質中傳播。當這個條件不成立時,導出了多向對稱的擴展原理:①信息傳遞的拓撲原理;②多渠道傳播規律。
16.信息傳遞密度遞減規律,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發生衰減。
17.事實上,信息交換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表現在四個方面:載體轉換、載體位移、符號轉換和符號保存。
18.信息失真包括物理失真、語義變化和語用衰減。
19.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①技術或渠道障礙導致信息失真,如信號中斷、噪聲幹擾、機器故障等。②信息疊太多導致失真,比如打印錯誤,口語交際測試。③社會因素導致信息失真,比如焚書坑儒。(4)自然因素導致信息失真,如火災、水災、文件黴變、磁帶老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