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利性
用戶可以在自己的家裏、辦公室、宿舍以及任何裝有聯網計算機的地方查詢或獲取數字信息,而不必去圖書館;用戶無需來回辦理借閱手續,只需在電腦前點擊即可。當然,有手機和pad的用戶就更不用說了。
(2)綜合性
用戶可以充分獲得所需的信息。第壹,從地域範圍來看,用戶查詢或獲取的信息並不局限於壹個圖書館,而是沒有地域界限的,可能是整個地區、全國甚至全球。也就是說,在數字圖書館時代,信息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享受;第二,很多以前借不到的善本、善本也能以數字信息的形式出現在用戶面前。
(3)快
檢索方式多,檢索速度快,傳輸速度快。只要“瞬間”努力,遠離“異國他鄉”的信息就會來到妳面前的電腦屏幕上。
(4)沒有時間限制。
沒有時間後書不能借,不能看的遺憾,數字信息可以隨時查詢或獲取。
(5)最大限度地利用
在版權保護範圍內,數字文檔不需要復制,同壹文檔可以多人同時使用,不存在“拒借”的問題。
(6)免費
自誕生之日起,圖書館就是壹個公益組織。當它發展成數字圖書館時,這種性質不會改變。2011文化部提出,圖書館等文化公益單位向社會免費開放。因此,查詢或獲取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或絕大多數信息)是自由的。
(7)可擴展
通過使用數字圖書館,用戶可以享受圖書資源之外的附加服務,如信息導航、圖書推薦、讀者互動等。
其次,從圖書館的角度來看,數字圖書館具有以下優勢:
(壹)降低購書成本
紙質書需要30元起壹本,而數字書通常5元左右(甚至更低)就能買到。這樣就降低了購書的成本,可以購買更多的資源。
(2)存儲空間小
數字圖書館以數字形式存儲信息,通常存儲在計算機光盤或硬盤中,與過去的紙質資料相比,所占面積較小。
(3)加工方便
紙質書通常需要經過采訪、編目、收藏才能投入流通。這是壹個復雜的過程,數字圖書可以省略編目等環節。基本上可以說是即用了。
(D)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效率。
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圖書館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最大限度地為用戶服務,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功能。例如,貴州數字圖書館於2009年下半年開放,截至2011,訪問人數超過2000萬。傳統圖書館能否在兩年多壹點的時間裏接待2000萬讀者(國圖除外)?
註:參考資料來自互聯網。本回答僅供參考。請考慮文章中的錯別字和不恰當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