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麽多的寺廟坐落在這梁青的壹隅,看著從南到北忙碌的人們來到菩薩腳下,帶來了無數的煩惱、疑惑、世俗的凡人和物欲。在菩薩溫柔的註視下,這些東西漸漸褪去了虛偽和張揚,恢復了最原始的“本我”狀態,於是人們帶著淡然和滿足回歸現實,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但內心卻在無形中被加了壹分。
我覺得人的內心是需要反復洗滌的,因為它被世俗欲望侵襲的時間太長了,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感到疲憊的主要原因,所以積極尋求精神上的支撐就成了每個成年人或人需要依靠的支柱。當然,每個人所尋求的支柱是很不壹樣的,所以有各種各樣的人生狀態。
就像很多遊客來到這裏,其實是想通過佛光尋找壹個世俗的答案,壹個永恒的真理。那麽這裏真的有真理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因為妳看那壹路奔跑的人群和車輛,那火爐的長明燈,那千百年來寺廟裏生生不息的炊煙,那佛堅不可摧的品格,那不斷崩塌的佛教精髓,開啟了多少人的憂慮,影響了多少人的精神價值!
不同於山西光禿禿的荒涼地貌,五臺山整個山區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雲霧繚繞,極盡清涼,處處有神韻和靈氣。正是借助了文殊菩薩的智慧和加持,才顯得如此生動和氣場,因為他能飄入壹片森林,閃耀著佛光。
就像晉商文化壹樣,千百年來這裏有壹群特殊的人,他們在全國也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我想,正是因為菩薩在這裏坐得穩,有他的大智慧,壹代又壹代勤勞的晉商才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積累了財富,建起了壹座座灰蒙蒙的宅院,至今依然雄偉壯麗。
壹路走來,山西的歷史在五臺山這裏得到了極其濃縮。這是佛教文化對世俗世界的絕佳註解。在這裏,面對智慧和文化,五臺文殊和曲阜孔子應該有相通之處,精神和價值應該遙相呼應。他們世代相伴,承載著中國人的精神和物質,但壹個是宗教界的智慧佛,壹個是普通人創造的文化觀念;壹個是精神至上的菩薩,壹個是引領大眾文化導向的俗人。兩者呼應的參照物,使人精神和肉體雙管齊下,永不衰竭。
寺廟是壹種精神,壹種文化,壹種宗教,壹種至高境界。所有的生物都能在這裏找到解脫和永恒。是人間佛界的使命和啟迪,是精神世界永遠不會孤獨的橋梁。孤獨的生活在這裏被充盈,繁華的枷鎖在這裏被松動,壹切塵世的因果都可以在這裏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