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等媒體報道,2010發表的壹份研究報告稱,目前中國肥胖人數達到3.25億,增幅超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這個數字在未來20年可能會翻倍。
中國醫學科學院吳洋峰教授曾感嘆:“中國曾經是瘦人最多的國家之壹,現在卻迅速趕上了西方國家。令人不安的是,這壹切都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
更值得註意的是,據人民網2010報道,15年中國肥胖兒童人數增長了28倍。7歲以下兒童近五分之壹超重,7%肥胖,遠超歐洲國家比例。
肥胖人數的大幅增加給中國減肥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早在2006年,中國國際減肥健美協會秘書長盛傑就表示,中國減肥市場規模達到1,654,38+0億元,增速驚人。安邦咨詢醫藥行業研究員邊陳光估計,目前中國減肥產品的市場規模約為700億元。
遺憾的是,龐大的規模和快速的增長並沒有為中國減肥市場帶來健康的發展環境。非法添加、“三無”產品泛濫、虛假宣傳等問題頻頻曝光,不斷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去年9月,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發布《關於“E之果喬妹牌減肥膠囊”等11種減肥產品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化學成分的通報》,要求嚴查相關產品去向。其中酚酞是壹種刺激性瀉藥。過量使用或長期濫用會引起電解質紊亂,誘發心律失常、意識不清、肌肉痙攣、疲勞無力,還會導致女性不孕。
京華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批準的減肥藥左旋肉堿只有四種,網上在售的左旋肉堿有幾十種。
減肥市場虛假宣傳、誇大效果等問題長期存在,至今未得到有效治理。
根據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作為保健品,其廣告中不得含有表示產品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也不得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無依賴性”等承諾。但現實中,“立竿見影”、“壹個月瘦多少斤”、“無副作用”等口號在很多減肥產品的廣告中依然醒目。
減肥產品市場之所以亂象叢生,既有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監管不力的原因,也與部分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密切相關。
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壹個新的群體——“瘦子”。他們對減肥樂此不疲,喜歡通過各種渠道搜索減肥方法,交流經驗。有些人雖然並不肥胖,卻無休止地追求所謂的“瘦感”,以健康為代價。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11進行的壹項調查顯示,73.5%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有“瘦子”,34.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嘗試過節食、“嘔吐”、大量吃減肥藥等極端減肥方法。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肥胖工作組在北京、上海、廣州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前中國減肥人群存在減肥目的不正確、盲目追求減肥效果、減肥不聽醫生和教練的話等五大誤區。
據廣州日報等媒體去年3月報道,廣州嶺南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炯在網上進行的壹項調查發現,正在減肥的人群中,約有40%的人是正常人或瘦人。
東南大學醫學人文系主任何倫教授曾指出,過度減肥,盲目認為越瘦越美,是壹種審美和文化病。在當下的流行文化中,以瘦為美的標準被過度強化,很多人尤其是壹些年輕人盲目跟風減肥,將減肥內化為自己堅定的信念。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壹項在線調查顯示,65.0%的受訪者擔心畸形審美會誘導年輕人過度減肥,86.4%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強審美教育,培養人們健康的審美。
還有這裏/view/077892 db 5022 AEA 998 f 0 FD 5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