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於易氏,出自堯帝居住的古陶,屬於以聚義命名的家族。
2、來自唐堯。據《辭源》記載,相傳帝堯先封於陶(故城在山東定陶西南),後封於唐(故城在河北唐縣),後子孫以封地為氏。
3、出自虞舜。據《元和氏姓編》記載,西周初年,舜的後裔孫毓思在做官(即管理陶器生產的官員),其子毓璜繼承其父位,其後人以官為氏。
4.源於子姓,出自商代七大名門之陶氏,屬於專業技姓。
5.它起源於改姓,來源於五代時唐古為避皇帝忌諱而改姓。據史書記載《宋史列傳》和《東都略》?《顧濤傳》等記載:宋初有,益州新平(今陜西彬縣)人,原姓唐。為了避免石敬瑭隱姓埋名,他改姓陶,稱。
6.起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中華文化,改姓為氏。今天,在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瑤族、彜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都有陶的分布,其來源多來自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和改土歸流運動,代代相傳。
陶的古代名人:
1,陶謙(132 ~194),字公祖,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人。漢末,功臣之壹,官至安東將軍、徐州牧,封為侯李陽。
2.陶侃(259 ~334),江西鄱陽人,東晉名將。他是霸州的軍事統帥,是壹個勤政的官員,在主政廣州的時候,每天都是運氣好,激發他的野心。
3.陶淵明(約352 ~426),大名鼎鼎,性格鮮明,是靖捷私仆五六先生,旬陽柴桑人,東晉末南宋初詩人、文學家、詞家、散文家。
4.陶弘景(456 ~536)生於丹陽醴陵(原江蘇南京),字亮,號幽陽。白真先生是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家、方士、文學家,去世時被稱為“山中宰相”,是南朝齊梁時期茅山派道教的代表人物之壹。
5.陶安(1315 ~1368),安徽當塗人。他精通經學史,尤其是易經,參加幕府並進入翰林,成就卓著,為明朝禮法制度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死於官,帝親文以祭,追封郡縣。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