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出生過哪些和尚?
坤瑞山位於泰山北麓濟南市歷城區六部鎮東北部,距岱頂直線距離22.5公裏。古稱昆侖,又名昆崳山、陸金,歷史上曾是佛教勝地。據梁惠姣《南朝高僧傳》記載,當時金雨谷、昆侖山壹帶“高險,水巖雄偉”。東晉時,有個和尚郎,在山上立了壹座幽宅。“裏外幾十間,百余人借風造”,頗有影響。“所以金雨谷因為是高手所以還是叫朗宮谷。”《酉陽雜記》載:郎和尚開發金縷山,後死,所騎驢入深山後成金縷,故又稱金縷山。這裏東有青龍峰,西有白虎山,南有金魚山,北有田童谷。峰巒對峙,山中翠柏飛瀑,清涼宜人。今天,有68塊石碑和56個碑文。神通寺位於坤瑞谷。秦前元年(351),郎和尚西行東歸,創立此寺,名郎公寺。北魏、北周全滅,隋唐重建。隋開帝三年(583),改名神通寺,甚得人心。原寺以門樓、大雄寶殿、千佛殿、方丈禪堂、法堂為中軸線,以伽藍、法堂、齋廊為兩翼。直到清朝末年,寺廟被徹底破壞,只留下今天的廢墟。四門塔位於神通寺的東面。建於隋大業七年(611),青石材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單層石塔。塔後古柏參天,分九枝,故名九鼎柏,作為漢代遺跡流傳下來。塔西南白虎山腳下有壹座建於南北朝時期的湧泉寺,是隋開帝年間重修的。九妮。只有泉水在不停地流淌。水出谷,流入池中,從石雕虎口中噴湧而下,依山勢沖入,狀如水簾。溪水流過,茂林種竹,環境幽靜。千佛崖位於神通寺西柏湖山腰的懸崖上,是初唐泰山的藝術瑰寶。這座雕塑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它南北長65米,有大小洞窟65438多個,大小雕像2265438尊,碑文43處。比較有名的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女兒南屏公主於657年,南屏公主的丈夫刺史劉宣儀,唐太宗第十三個兒子青州刺史李福於鹹慶三年制作的佛像。九頂塔位於六部鎮東南,靈鷲山南。舊的九塔寺荒廢已久,只剩下九頂塔。建於唐代,塔身單八角,塔心堅實,曲線下凹,結構奇特。八角形的每個角上都建有三層小塔,中心建有類似的高樓,匯聚成九座三層小塔,故名九頂塔。華麗的造型,精致的設計,在國內都不多見。靈鷲山上還有3尊唐代造像,包括17龕,58尊佛像,3幅碑文。雕像具有典型的盛唐風格。龍虎塔位於千佛崖腳下,與四門塔隔谷相望,因塔身雕有龍虎而得名。塔是不經審查而建,唐宋風格,磚石結構,深浮雕。塔的每壹面都雕刻著火焰形狀的裝飾券,龍虎、羅漢、力士、季樂和天妃雕刻精美。室內有方形塔柱,兩側各雕有佛像。頂部是重檐,上面放著盆輪重疊的塔閘。造型優美,華麗壯觀。附近還有七座小石塔,著名的小龍虎塔,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正面深浮雕龍虎。上層樓和寶塔已毀,塔內雕有1佛和2菩薩。該塔原位於六部鎮西土泉村皇姑廟舊址,故俗名皇姑塔,於1972移至此處。塔北為祖林,為宋元以來神通寺住持之墓。它有壹個磚石結構,現在有46棟建築。其中,金代清宮山院塔為五層密檐式,平面六邊形,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