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如何避免新成立公司的欺詐招聘

如何避免新成立公司的欺詐招聘

首先,網站上的信息壹定要全面來自互聯網,公司簡介是否詳細。

另外,國家規定公司招員工不能先交押金。如果只是去公司,要求妳交押金或者變相要錢的公司都不正規。

第壹,雇傭欺詐型

畢業生朱看到壹則廣告:A公司全面充當技術人員、經理、業務員等職業的中介服務。於是我打電話求教,得到的回答是:“來這裏吧,我們各種工作都有。”朱某到A公司交了400元後,A公司老板給他手寫了壹張紙條:“王經理,我這裏有妳B公司的朱某,請妳幫我安排壹下管理崗位。”朱趕到B公司,公司老板說:“妳交300元押金,就安排妳上班。”於是又交了錢,催他盡快上班。B公司的老板收了錢,寫了壹張紙條:“我鄭重向C公司推薦妳”,後來C公司收了他幾百塊錢後,把他介紹給了D公司。最後D公司也收錢了。朱親身經歷了這種“雁過拔毛”的“互薦”,最後醒悟過來,要求退款。結果只有幾家公司互相推諉違約。

建議:如果是通過職業介紹所找工作,壹定要搞清楚是合法還是非法。正規職業介紹機構有合法的經營資質,政府管理嚴格,收費必須出具有效票據。遇到無證或證照不全的職業介紹機構,應及時向有關勞動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勞動部門可按相關管理規定進行處罰,收取的職業介紹費可退還本人。如遇職業介紹機構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廣告),信息中所列待遇、報酬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求職者應向勞動部門舉報,要求查處。勞動部門可以依據相關管理規定對職業介紹機構進行處罰,職業介紹機構收取的相關費用應當予以退還。求職者的損失應按有關規定予以賠償。

二、傳銷詐騙類型

某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小王給幾家大型人才網發了招聘信息。很快,廣州壹家電子公司給他打來電話,說他的情況符合公司招聘條件,想多了解壹下小王。在近半個小時的交談中,對方壹再表示小王的條件符合他們的工作要求,並承諾月薪3000元。通話結束,對方離開了公司網站。掛斷電話後,小王立即瀏覽了該公司網站,得知該公司銷售電腦配件。小王對此相當滿意。三天後,他主動撥通公司電話,對方要求小王壹周內到廣州註冊。就在登上火車的前壹天晚上,小王無意中在網上瀏覽了壹條消息,“壹名畢業生在廣州某家電子公司應聘後,被公司工作人員安置在密閉的小屋裏,被迫接受其MLM知識,該畢業生在逃離前打碎玻璃。”事後,小王多方了解到,雇傭他的公司是壹家傳銷公司。

建議:當妳收到壹家妳不熟悉或者沒有投簡歷的公司的面試通知時,妳應該先向有關部門核實,核實公司的真實情況後再去面試。比如壹個單位長期發布同壹個廣告,說明這個單位在用人上可能存在壹定的問題。MLM公司大多以高科技和集團的名義招聘,待遇好,月薪高,招人急。提高警惕,不要貪多輕信,保持起碼的常識和防範意識。

三:培訓欺詐型

大學畢業生顧收到壹條短信,說某保險公司最近招了壹批業務員。顧按照短信上的公司地址去應聘了。面試結束後,工作人員告知顧已被錄取,並告知需要繳納2000元“業務培訓費”。他還說,如果以後生意做得好,培訓費可以全額退還。顧信以為真,於是把錢打入所謂的“公司賬戶”。結果壹個星期過去了,公司也沒有通知他上班。等顧再次去公司準備詢價時,他已經人去樓空了。

建議:如果用人單位拿培訓費,押金,保證金等。作為用工條件,其行為違反了《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求職者可及時向勞動部門反映要求查處和退款。

從以上案例不難看出,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因為貪婪和輕信而上當受騙,導致喪失了起碼的常識和防範意識。如果妳有壹定的防範意識和基本的法律知識,仔細辨別真假招聘,當妳遇到侵權時,妳可以用法律武器來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我相信,詐騙手段再高明,也騙不了妳。所以希望大家引以為戒,祝廣大畢業生朋友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