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嘉賓的精彩發言給現場觀眾帶來了很多啟發。“通過這個講堂,我感受到了匠心藝術家們的執著堅持,以及他們的專業研究和創作,”早早趕到現場聆聽講座的觀眾太雪蓮說。“同時也讓我覺得生活方式中器皿和物品的使用需要更加人性化,手工藝品也需要與時俱進,對我有很大的理解。”目前,追求“手工制作”已經成為壹種追求生活品質的時尚。倡導手工制作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重視,更是壹種追求極致享受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為了向廣大市民傳達生活中的藝術理念,5月13日,藝術展示中心策劃了“手的記憶,文化的魅力:東方生活方式的體驗”活動。學員們熱情高漲,四節生動有創意的課——“茶道、花道、琴道、香道”都得到了熱烈的響應。設計師米歇爾(Michelle)在體驗了香道的活動後評價道:“讓我們壹起聞香,壹起學習香道儀式。現代生活如此忙碌,今天能在古色古香的環境中感受到心靈的寧靜,真的很好。”5月14日下午“解讀秘密——觸摸臺北故宮書畫藏品靈魂”報告廳對公眾開放。作為嘉賓的有臺灣書畫研究的頂尖人物朱博士、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講師葉斌聖先生。在報告廳,兩位老師與大家分享了兩岸故宮聯展的成功案例和精彩花絮,現場解讀了傳世名畫,探討了畫作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古琴藝術家劉善偉在現場表演,精彩的《茶與音樂之畫》贏得觀眾陣陣掌聲。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市民了解國寶文物,弘揚傳統文化精髓。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65萬多件,每壹件都非常珍貴。都來自清宮的收藏。著名的漢唐設計創始人、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博士、SIID執行總裁陸濤說,今天的機會非常難得。我們的客座老師將分享故宮博物院在文物收藏和傳播文化方面的成就,並與觀眾探討美學傳播設計中的諸多問題,如如何生活、設計品味、文化融合等。重點分析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等十余幅國寶,並介紹了這些畫作被授權制作室內藝術和壁畫的成功案例。希望通過今天的講座,將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降到最低,讓設計師們身臨其境地欣賞臺北故宮的書畫藏品的精髓和內在本質。希望通過本次大講堂,為深圳設計之都、創意之城的建設增添新的活力,讓這座年輕的城市更具創意。成立於2000年的羅湖區藝術展覽中心是舊倉庫區升級改造的典範,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經過多年發展,匯聚了超過65,438+0,650個國內外高端家居飾品知名品牌,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類最全、設計師采購頻率最高的壹站式家居平臺。在第十三屆ICIF中,藝展中心充分發揮獨特優勢,讓更多優秀的原創設計為大眾所知,借助ICIF這個平臺,傳播具有“匠人情懷”的藝術品,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