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出生於京兆杜氏,北方大學者。十幾歲的時候,因為家庭環境優越,過著相對穩定富足的生活。杜甫從小就好學。七歲時,他就能寫詩了。“七歲自以為強,張口唱鳳凰。”他感興趣的是“使君堯舜,然後使風俗純。”
但父親去世後,家境每況愈下,尤其是30歲以後,杜甫的生活已經到了貧困的程度。無奈之下,他只好投靠權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大多涉及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歌記錄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變遷,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稱為“詩史”。
擴展數據:
那時候,達官貴人的生活是奢侈的。為了附庸風雅,不得不在門下養了壹群客人,陪他們吟詩賞花賞月。杜甫雖然在詩歌方面頗有天賦,但客居的生活卻讓他感到屈辱。他能感覺到這些貴族並沒有真正把他當平等人,他只是壹個贊助人。
“扣富門,黃昏帶肥馬塵。碎杯冷煨無處不在。”《魏作成二十二韻》中的幾行字,表達了他內心的不平和憤懣。
因為杜甫不善言辭,又不肯屈膝巴結,所以客串的錢越來越少。更糟糕的是,杜甫的健康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惡化。患瘧疾好幾年了,還得肺病,幹不了重農活,得種點草藥養活自己。
同時,他也接受了朋友高適和鄭虔的壹點資助,並以此為生。由於收入微薄,杜甫逐漸負擔不起長安的高房價,後來搬到了長安東南郊的淩渡。
淩渡是漢武帝宣帝的陵墓,也是杜甫的故鄉,這也是杜甫後來自稱“淩渡葉老”的由來。?
百度百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