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月24日,投資方名稱就由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6月9日,65438,中信控股、中信資本控股(以下簡稱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凱雷)、麥當勞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成立新公司,未來20年將成為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主要加盟商。
在新公司中,中信和中信資本持有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份。這意味著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已經部分成為“國有企業”。
隨著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深度本土化,門店數量的快速擴張被提上日程。新麥當勞中國預測,到2022年底,中國的餐廳數量將從2500家增加到4500家,新開餐廳的速度將從2065年的250家左右,438+07年逐步增加到2022年的500家左右。
如果要完成上述門店數量,新版麥當勞可能要做出調整。依歐說。“特許經營”模式是麥當勞多年來在全球迅速擴張的關鍵,但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長期以來,中國大陸的商店主要是直營店。快速開設更多門店將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競爭的關鍵,特許經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對於新開門店的市場選擇,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與壹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在人口規模、消費結構、消費意願等方面各有優勢。隨著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中式快餐發展迅速,在壹二線城市市場空間不大,吸引力大不如前。麥當勞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有運營中小城市的經驗,有助於公司布局三四線。
根據尼爾森2017第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今年第二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創歷史新高。其中,三線城市和農村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3點,分別為114點和112點,增長最為明顯。據了解,尼爾森消費者信心指數衡量消費者的就業預期、個人經濟狀況和消費意願。消費者信心指數高於100為正,反之為負。
雖然麥當勞已經提上日程,但在三四線城市的開拓中,仍然需要面對來自其他快餐品牌的管理挑戰和供應鏈的延伸。
根據麥肯錫的數據,這些城市的消費者與大城市的消費者壹樣頻繁地光顧西方快餐連鎖店,並且比大城市的消費者花費更多。有分析稱,前者花費更多的原因是他們經常有家庭聚餐。他說,中小城市還有壹些其他優勢,比如房租和人力成本“遠低於”大城市,這意味著更大的利潤。
但是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在上海雇傭壹個可以管理100家餐廳的員工很容易,但在不同城市管理100家餐廳就不容易了。”這位分析師說,在偏遠地區開設新餐館意味著雇傭更多的經理和花費更多的錢。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夥人崔凱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提升盈利能力對於“新麥當勞”來說仍是壹個考驗,而其宣布發力三四線城市更多的是背後的資本推動。
崔凱認為,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三四級市場和縣城市場租金、人工等成本明顯降低,但消費市場的可持續性仍需培育,倉儲、物流、配送等問題也需要及時解決。雖然加盟模式可以使餐飲企業在短時間內在上述領域快速擴張,但在長期的管控中仍存在諸多挑戰。
他說,餐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群聚集效應,發展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三四線城市有潛在的消費市場,但要成為餐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