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項目指的是稅,征收項目指的是稅下面對應的類別。比如印花稅是征收項目,以下征收項目有:建築安裝工程合同、購銷合同等。征收項目是與各行各業的企業和個人有關的應稅項目。收藏項目名稱包括食品加工制造、棉紡織品、毛紡織品、絲織物、針織品、其他紡織品、機制紙、紙板、其他紙及紙制品行業、服裝、皮革、毛皮等。
例如,印花稅的應稅項目包括:
1.經濟合同購銷合同、加工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建築安裝工程合同、財產租賃合同、貨物運輸合同、倉儲合同、借款合同、財產保險合同、技術合同。
2.產權轉讓根據我國印花稅中的產權轉讓,包括財產所有權、著作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五種轉讓文書。產權過戶所寫的文件,包括股份制企業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因購買、繼承、贈與而由產權過戶所寫的文件。
3.經營賬簿基金賬簿:反映生產經營單位“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增減額的賬簿(增量貼花)和其他經營賬簿(包括日記賬和明細分類賬簿)。
4.權利證照:包括政府部門頒發的房產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註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
5.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稅收憑證。壹般來說,地稅通常申報財務報表、印花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等。
“印花稅”會在填寫銷售收入時自動生成。“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按實際繳納(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填寫“營業稅”,按妳的業務收入填寫“個人所得稅”。妳需要用他的系統填寫每個員工的收入並導入。國地稅合並沒有確切的時間表。體制內眾說紛紜。學術界認為“合並是未來的趨勢”。清華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白重恩教授表示,目前的“營改增”試點並沒有觸及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享比例,只是改變了地稅部門和國稅部門的工作量。隨著試點行業和城市的擴大,地稅部門的工作量確實會相對收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和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征、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不壹致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第三十三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申報表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主要包括:稅種、稅目、應稅項目或者應當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的項目、計稅依據、扣除項目和標準、適用稅率或者單位稅額、應當退還的項目和稅款、應當減免的稅目和稅款、應當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的稅款、納稅期限、延期繳納稅款、欠繳稅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