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唯物主義觀點
心理咨詢所做的任何決定,無論是診斷還是咨詢,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有嚴格的科學規定,不能僅憑個人經驗或對心理學的盲目信任來引導患者。
第二,普遍聯系觀
心理咨詢師必須能夠在眾多事物的關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系統的分析。在整理資料、形成診斷、確定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實施咨詢方案時,必須把握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既要考慮心理、生理、社會因素的相互制約和影響,又要綜合運用各種咨詢方法,使咨詢工作準確有效,防止或克服咨詢工作中的片面性。
心理咨詢中普遍接觸的理念有多重含義:
1.身心整合觀
2.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觀點。
3.整體觀
第三,限制性觀點
心理咨詢是壹種有限的專業活動。咨詢中規定的各種設置是保證咨詢成功的必要條件。
1.顧問的責任限制
顧問的職業責任不是無限的。心理咨詢師的職責受到心理咨詢任務的限制。心理咨詢的任務只是解決心理問題本身,不包括引起心理問題的具體事件。也就是說,不要幹預或幫助幫助者解決生活中的任何具體問題。
2.時間限制
心理咨詢必須遵守壹定的時間限制。咨詢時間壹般定為每次50分鐘至60分鐘(初次咨詢可適當延長),兩次咨詢間隔時間壹般為壹周。
當然,每次咨詢的時限並不是絕對剛性的。根據當事人的心理特點、年齡和問題性質,可適當調整咨詢次數或頻率,具體情況由咨詢者和當事人協商決定。
咨詢關系也很有限。協商結束後,協商關系終止,不能再以“朋友”關系的名義繼續交往。
3.情感限制
所謂情感限制,就是咨詢師的工作應該是幫助求助者成長,不能借機滿足自己的欲望或好奇心,不能與求助者建立除了資本-拜訪關系以外的其他關系。因為雙重關系的建立會阻礙咨詢的進程,甚至會瓦解資本與面試的關系,不利於求助者的問題解決和個人成長。
在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要時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及時做出調整,保證咨詢的順利進行。
心理咨詢禁止咨詢師和求助者在咨詢室之外進行任何咨詢活動。
4.咨詢目標的局限性
心理咨詢的目標必須根據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性質、咨詢的復雜程度、咨詢者的個人實踐能力來確定。它不是任意的。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心理咨詢的目標只能鎖定服務對象的心理問題。如果當事人同時有幾個心理問題,要設定壹個總體目標,也要設定幾個局部目標。同時只能鎖定壹個(或壹個)心理問題作為局部咨詢目標。
(2)在心理咨詢的各個階段和咨詢結束時,心理問題的解決程度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說,對咨詢效果的預期既不能過於保守,也不能過於激進,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更合適的評價。
咨詢時要和咨詢者就咨詢目標達成壹致,有利於咨詢的順利進行。
第四,歷史、邏輯和現實相統壹的發展觀
顧問至少在兩種情況下應該在咨詢過程中使用這種思維方式。
壹、心理咨詢之初的咨詢師。
其次,在心理自我吹噓的過程中,心理咨詢師壹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來訪者,相信來訪者有能力、有資源改變自己。
動詞 (verb的縮寫)中立的態度
心理咨詢的中立態度是指咨詢師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理解求助者的問題,理解求助者的困惑和處境,同時不去評價,不摻雜個人的情緒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