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方法:
(1)引用-引用敏感點周圍的材料。簡述原文的相關內容。總結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要言簡意賅,把重點寫下來。
(2)討論——分析材料,提高實踐感。闡明基本觀點。
(3)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語——總結全文,升華感悟。“讀書”的內容並不輕松。
寫作要點:
去理解原著
“讀”是感覺的基礎,“感覺”由“讀”而生。只有認真閱讀,了解其中的難點和疑點,梳理文章的思路,透徹把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結合歷史經驗、現狀和個人實際,才能真正有“感悟”。
好好想想。
讀後感的主題是“感覺”。實事求是地說,我們應該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估是感情醞釀、集中和演變的過程。有了這種分析和評價,就有可能使感受與原著的主要思想和觀點緊密聯系起來,避免脫離原著,漫無邊際,離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後感,壹定要邊讀邊想,結合歷史經驗,把時局和自己的現實聯系起來,把自己和從書中的人和事看到的東西聯系起來。與書相似和相似的人,與書相反和對立的人,認同書裏的妳,反對書裏的妳,從而激發妳的感情,使之有條理,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得深,才能寫得深刻感人。
我們應該抓住重點
看完壹篇文章(部分),妳會有很多感受和體會,但妳不可能全部寫出來。讀後感是寫作最深的感受,而不是書評,書評無法全面介紹和評價作品。所以,如果我們精心選擇對現實生活有意義、有針對性的感受,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零散、漫無目的、不聯系實例的弊端。怎麽才能說到點子上?看完壹部作品或壹篇文章,我們自然會被感動,會有很多感觸,但這些感觸很多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壹瞬間就沒了。想把讀後感寫出來,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的、甚至模糊的感受,反復思考,反復比較,找出兩個突出的、針對現實的,然後集中起來,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為解決人們在學習、思想、實踐中的問題寫出真實而深刻的寶貴感受。
真實自然。
就是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妳是怎麽感動的,怎麽想的。妳把自己的想法寫得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越真誠、越生動、越有啟發性。永遠不要被懷疑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