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土
三國時期,魏和吳在合肥打了32年仗。215年,東吳都督孫權攻打合肥,合肥都督張遼率800精銳大敗吳棟十萬大軍。孫權騎過西津橋,落荒而逃。《三國演義》第67回,羅貫中生動地描述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合肥是三國故裏,曹訓練弓弩手的交女臺和滿寵修建的“三國新城”至今仍留在合肥。時至今日,感人至深的傳說如胡兵池塘、臧周浦、鄭迪普等壹直流傳著。
相關景點:逍遙津公園、明教寺廟、三國遺址公園。
包拯的故鄉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故鄉。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東縣鮑曉村。公元1027年,鐘進士,擬任建昌(江西永修)知府。但包拯信奉“父母在,不要遠行”,辭去職務,在家贍養父母。公元1037年,39歲的包公登上仁圖,背井離鄉,出任揚州天長縣令。公元1062年卒於開封,次年八月葬於合肥東郊大興集。
包公寺位於包公讀書的地方香花碼頭,四面環水。建於1066,是海內外包公寺、包公寺的鼻祖。包墓地安葬著及其夫人和子女的遺體。清風閣以各種精美的雕塑描繪了包公生活中許多眾所周知的故事。
相關景點:包拯陵園、包公廟、清風閣、包公陵園。
淮軍搖籃
合肥是淮軍的發源地。李鴻章、張樹聲、劉銘傳等九位淮軍將領中,有七位是合肥人,兩位是合肥周邊的廬江人。淮軍由李鴻章於60年代創建,19。它把中國歷史上幾千年的錦衣衛發展成為現代國防力量。鹹豐至光緒時期,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興衰,從內地到沿海,從安徽到全國,成為晚清三大政治軍事集團中的壹支重要力量。
相關景點:李鴻章故居、李鴻章堂、劉銘傳故居。
此外,合肥與北京、上海、Xi並稱為中國“科技四城”。現代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第壹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誕生於合肥肥西顧鄉。自1971以來,先後十余次回鄉探親講學。合肥科技館現設有楊振寧展廳,部分藏品由楊振寧親自提供。楊振寧故居也在三河古鎮南街古巷修復開放。
著名物理學家、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1922年6月出生於合肥顧鄉,因發現宇稱不守恒定律,於1957年6月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家世深厚,精通文理。長期擔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為促進中美、中西學術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