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本質是人真的是?聰明?為了賺錢,真的是不擇手段!近日,杭州的何女士向媒體反映,她和兩個同學的媽媽以及壹個朋友都收到了壹個要在這幾天內到付的包裹,但都沒有買。這個包裹需要收貨人支付快遞費,然後何女士和朋友選擇了拒收,但是另壹個朋友打開看了。
7月28日,何女士正好在家。當快遞員將包裹送到門口時,她檢查了包裹上的寄件人。韓先生?地址是溫州市龍灣區,郵寄物品是壹瓶漂白劑,需要快遞代收,費用9.9元。
因為何女士恰好最近網購比較少,所以確定沒有下單,問了快遞小哥,直接選擇了拒絕。但沒想到壹兩天後又來了壹個快遞,賣家把快遞費從9.9元改成了5元。
事件的本質是壹些商家選擇這種便宜的商品進行紗布發貨,賺取運費和代收費用。要知道,很多人對自己買的商品都不是太確定,所以壹定會接受。雖然9.9元裏的成本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用戶基數太大,那就是壹筆巨款。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最近有沒有買這樣的東西,所以沒有時間仔細看,直接選擇簽收。這是何女士的朋友贏的嗎?陷阱?。像這樣的快遞媒體已經報道過很多次了。但這種新型快遞騙局背後有暴利,因為價格不是很貴,所以很多人稀裏糊塗簽收。
這些騙子利用貨到付款和實際商品價格之間的差價來賺錢。雖然單個商品價格不是很高,但是數量足夠大,所以利潤也很可觀。
事件反映不會天上掉餡餅!而對於這樣的事情,這些騙子往往抓住了人們的心理:他們認為單筆的價格並不是很高,所以懶得去招惹,不料卻助長了騙子的氣焰。
之前央視財經《第壹時間》報道了壹個關於哈爾濱的故事?快遞到付?騙局,這些人騙了200多萬人8000多萬元。太神奇了!付29元郵費,就可以免費獲得高檔電子手環。據記者調查,這些手環實際價格不到兩元,全國快遞費用不到5元。
其實這件事的背後,更讓我們深思的是個人隱私。怎麽保護?為什麽這些騙子能知道我們的手機號和家庭住址?我們堅決抵制泄露隱私的行為!也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在日常生活中辨別這類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