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是湖南省的壹個縣級市,由長沙管理,因縣城位於劉水北部(向陽面)而得名。瀏陽位於湘贛邊界,湘東之北,古為“吳楚咽喉”。是省會長沙的副中心,是湘贛邊界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瀏陽市位於湖南省東部羅曉山脈北段,東鄰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江西萍鄉,南部湖南醴陵、株洲,西部省會長沙,北部湖南平江。北緯27° 51′—28° 34′,東經113° 10′—14° 15′,城市東西寬105.8km..
擴展數據
瀏陽的歷史沿革;
瀏陽在古九州屬荊州,戰國屬楚,秦漢屬臨湘郡。東漢建安十四年(209),臨湘郡原屬劉陽郡,為周瑜四城之壹。隋大業三年(607)入長沙郡,唐景隆二年(708)復置瀏陽郡。貞元年(1295)升為瀏陽府,洪武年(1369)降為郡。
明清屬長沙府。1912屬於常寶路。1914,更名為湘江路。自1926,屬於第壹行政監管區。7月1949,瀏陽解放。八月屬於長沙地區。9月1952至2月1968,變更為湘潭地區。1968 1月,地區更名為地區,瀏陽隸屬關系不變。
1983年2月,國務院撤銷湘潭地區,瀏陽縣劃歸長沙市管轄。1993 1月,民政部下發通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瀏陽設市(縣級)。
閩南網-2019廣東壹線城市有哪些?壹線、二線、三線城市榜單排名
百度百科-瀏陽
瀏陽市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