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湖壹潮-湖山廣場站
水是生命之源,推動著歷史的進程。湘湖的靈魂深藏在水和美麗的浪花中。
湘湖是蕭山的始祖,孕育了古老的跨湖橋文化。嬉鬧兒童的精神根植於他們的血液中。湘湖,碧波卷起紅潮,蕭山第壹個黨組織在這裏誕生。湘湖,在“無止境競爭”的改革浪潮中,率先示範,勇立“湖、城、人、產”壹體化發展的潮頭。漲潮既是胡翔和蕭山的現實寫照,也是他們不屈不撓的追求。
2、湘湖壹知行——丁山島站是知識的開始,知識是線路的成功。胡翔的靈魂也在文化,蕭山現代文化教育最閃亮的歷史坐標就在胡翔丁涵。
知行合壹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張。65438年至0928年,陶行知在胡翔丁涵島創辦了浙江鄉村師範學校,其前身是浙江胡翔師範學校。時光荏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依然滋潤著蕭山大地,丁山也從胡翔師範學校舊址變成了親子成長教育的聚集地。知行合壹是胡翔的榮耀,也是蕭山的未來。
3.胡翔郵報問歷史——過湖橋,站在胡翔的船上,問八千年的歷史,是文明的象征,是蕭山的精神圖騰。
船的意義是湘湖獨有的。八千年前,葉發現的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航行在蔚藍的大海上,證明了長江文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如今它穿越歷史的風霜,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追問八千年歷史的滄桑,這是湘湖的深厚底蘊,也是蕭山的力量源泉。
4.湘湖壹德誌——星島站開始夢想,立誌前行。每個人心中都有壹盞燈,“忠誠”是這盞燈永恒的堅持。
胡翔有個“美人痣”叫星島,島上有個房子叫新陸,是對《蕭山胡翔誌》作者周貽藻的深切紀念。周在四年的時間裏寫了九卷《胡翔誌》,這是他對家鄉的熱愛。《胡翔誌》為後人研究胡翔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也為21世紀蕭山胡翔的保護和開發奠定了重要基礎。“奉獻”是周壹早對家鄉的眷戀,也是湖南湖人對湖南湖不忘初心夢想的堅持。
5.湘湖驛薛瑩-孫夏站“薛瑩”是湘湖孫夏村的祠堂號,來源於典故“孫康薛瑩”。
東晉的孫康因為貧窮,白天工作,晚上沒錢點燈學習。壹天晚上雪下得很大,他發現雪反射光,白如白晝,於是他不畏嚴寒,到戶外雪地裏學習,天天不作曲,最終成為壹名大學者。孫康·薛瑩是學者靈感和每個人進取精神的典範。在“薛瑩站”享受閱讀,以及“人人可以學習,處處學習,時時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氛圍,是對“薛瑩”最好的詮釋。
6.湘湖壹眠薪——清虛軒站有人說:“人生百味雜陳,壹半是苦,不如空虛看淡”,但也有人歷經磨難,卻仍要固步自封。
這個人就是越王勾踐。春秋末期,湘湖是吳越爭霸的戰場。勾踐戰敗,成了吳的奴隸。為了報國恥,他苦戰十年,終於打敗了吳。放眼當下,為了還湖於民,湖南湖人在遷建過程中的“大無畏”精神,是歷史的壹脈相承。源自“精誠所至,鍥而不舍”的湖湘精神,是蕭山人刻在骨子裏的力量和追求,這種精神也是激勵當代湖湘趕超、跨越發展的不竭動力。
7.湘湖壹小楓——成山廣場站胡翔醉人,小楓滿書香。當胡翔美麗的風景與最初的閱讀相遇,這就是風景中的風景。
小鳳是每個杭州文化人的名字。它不僅僅是壹個書店,更是壹種文化現象。在胡翔,曉風有書有畫有茶,有山有水有花。在湘湖,小楓是他自己直擊靈魂的書房,也是湘湖岸邊的桃花源。在湘湖,孝豐是蕭山城市文化景觀的窗口,是城市文化內涵的縮影。在這個湖南湖畔的“人文碼頭”,曉風書店期待著走進更多的“學者”,走出“君子”。
8.胡翔郵政粵東-街車移動站壹路是粵東,風景壹路是魯閣。湘湖路上,流動驛站,群眾在哪裏,服務就在哪裏。
新時代,黨群服務實踐不斷,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服務群眾,壹股暖流在每個人心中湧動。有軌電車移動站,承載著“胡翔郵政”的內涵,永遠指向壹個更有愛、更文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