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說說直接催眠的技術。首先是眼睛凝視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壹只懷表。使用它的好處是,被催眠者不僅可以盯著重復的擺動,還可以聽到單調重復的滴答聲,從而快速引入催眠。影片中使用的凝視方式不僅僅局限於凝視懷表,還包括催眠師的眼睛、煙頭、筆塵(沈博士試圖催眠徐瑞寧時使用的)等等,讓觀眾處處有被催眠的感覺。
其次,采用聯想法引入催眠,通過讓被催眠對象在腦海中創建壹個想象的畫面,使其進入更深層次的催眠狀態。這種想象的畫面可以是物體憑空創造的形象或場景,也可以是過去記憶中的場景。這種方法在電影中也用得很多。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在看電影的時候關註壹下。
再次,是反復深化的手法。這種手法就是不斷地喚起被催眠對象醒來,然後不斷地引入催眠,讓對象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影片中,Xu zhēng和莫文蔚不斷地相互催眠,再醒來,再進入催眠狀態...本質上,這種反復加深的手法是真的用了。不知道是劇情需要還是編劇對催眠手法的特別安排。這也是我很喜歡用的手法,效果很好。催眠中喚醒對象調整身體的姿勢,然後反饋感覺,再引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對象長時間保持壹個姿勢而導致的肌肉疲勞。
那就說說間接催眠吧,這是影片中觀眾覺得神秘的地方。影片中稱之為意識催眠,也有人稱之為隱性催眠。就是讓人們在清醒時,通過交流對話或者環境暗示,不自覺地進入壹種催眠狀態。電影的整個框架也是建立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為了讓觀眾了解這種催眠技術,影片還特意請主角講解這壹理論,為劇情的勾畫做鋪墊。例如,電影中多次使用環境線索。通過水、聲音、光等。,或某個詞(如影片中使用的“船長”),對象不自覺地產生聯想和記憶,從而進壹步引入催眠。
此外,影片中還有這樣壹種比較先進的催眠技術:混沌技術。這項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壹些不尋常的語言、動作、表情等。,被催眠對象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信息,造成信息過載,引發神經失衡,引發戰鬥或逃跑反應,繞過對象的意識判斷區,從而引入催眠。經過仔細分析,這種技術已經用在了影片中。比如影片中的心理咨詢室被刻意布置得非常詭異,無形中給了被催眠的對象壹些迷惑;催眠師故意把懷表掉在地上也是壹種迷惑;遊客任小燕怪異的心理行為本身就是壹種困惑,比如突然擺弄時鐘指針,突然潑水等等。都是混淆技術的壹種應用,其他咨詢師的大量信息也強化了這種混淆,所以對象沒有理由不進入催眠狀態。
當然,能夠如此熟練地運用這種隱性催眠技術,絕非閑人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師埃裏克森還活著,他也不壹定能做到。
現在的問題是,現實中有沒有可能像電影中那樣達到催眠狀態?我的回答是有可能。但是前期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壹個咨詢過程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說到這裏,不得不提另壹項心理學技術,那就是“心錨”的建立。所謂“心錨”,就是某種心理狀態或線與另壹種動作或表情之間的錨定,其基礎是條件反射。比如開車看到紅燈,不自覺踩剎車。這是壹種“心錨”。影片中,被催眠對象只要看到“壹、二、三”這種有節奏的運動形式,就會被催眠,比如聽到123的計數,看著煙頭有節奏地熄滅三次,搖三次水杯,撥動三次時鐘指針等。,可以很快導致催眠。要實現這種簡單的瞬間催眠,壹般需要建立壹個“心錨”,建立這樣壹個“心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