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到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時關註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是壹個懂得包容和團結的有愛心的孩子。平時希望她多參加壹些群眾性的活動,和小朋友壹起玩,從平常的交流和溝通中加強自己的社交潛力、心理承受能力潛力和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課間能大膽發言。我覺得這壹刻是壹個孩子人格的關鍵期,融入大眾對她形成完整的人格很有幫助。
在家裏,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營造壹個輕松獨立的環境,平時也以朋友的身份和她交流。我們不會拘泥於某種形式去教育她,而會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做。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壹言壹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所以在要求她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
在家裏,我們會給她壹些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管理自己。比如我們房間的壹個角落是專門給她放玩具的,那裏的東西都需要她自己整理。這樣的效果很好,讓她體會到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以及要把東西放整齊,從哪裏來就放回哪裏去。通常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征求她的想法。比如給他買衣服的時候,我們會問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然後她以後處理事情的時候會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多為別人著想。平時我們會盡可能抽出時間和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聲音,允許她表達不同的意見,營造壹個她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感受的氛圍。我們會鼓勵正確的觀點,不合適的想法我們會和她講道理。如果她還是不明白,我們會適時引導她。
總之,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多以朋友的身份溝通,把她當成家庭的壹員,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責任,給她壹份平等,壹份信任,給她壹個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