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首:壹塔攀南山,筆寫蒼穹。夕陽浸傍晚,傾點清。
這兩首詩也是關於綿陽南山公園南塔的。第壹部是綿州名士楊東銀寫的《南山寺》,生於清朝,宣彤元年入朝考試,由直隸候選州授予。後壹部是民國十九年(1930)時任綿陽知縣袁軍友所作的《南塔》。
南塔位於南山上。南山,又名榜山、塔子山、太平山、巖仙山,位於綿陽市南部李三,涪江與安昌河交匯處,與東山(福樂山)、西山(鳳凰山)、龜山相對應,是綿陽市四大名山之壹。山上有壹座古廟叫南山寺,相傳是東漢郭玉讀書的地方。原十仙堂,又名延賢堂,內繪龐統、蔣琬、杜威、尹默、李白、陳賡、蘇易簡、王中華、歐陽修、黃庭堅十人畫像,現已被毀。寺旁有壹座寶塔,名為南塔,是雍正十壹年(1733)周知屠永謙所建,鹹豐十壹年(1861)毀。同治年間,該塔重修九層,呈六角形。“5.12”汶川地震遭受損失,現已修復。
附:綿陽作家、《紅樓夢》作者周玉清先生撰寫,發表於2011年6月5日綿陽晚報南塔改造;
綿陽南山山頂有壹座古塔,明末毀於兵刃。清雍正十三年,綿州牧錢在舊址上重修此塔,共九層。1956年地震摧毀了壹層,2008年5月12日地震摧毀了四層。園林管理處本著科學維護的原則,用相似的材料和精細的工藝恢復舊貌。
今日之塔,獨立於塵蓋,玲瓏有致,似孤峰隨嵯峨山巒起伏,搖曳入倒影遊曳。甚至可以展示大觀,展示盛世的管樂器。
若州政府官員、縣長、王暫時忙完了,到這裏來搭夥。看寶塔之美,看民風興衰,感萬物之利,為城鄉壹體而歡欣鼓舞。禮義廉恥,民風純樸,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之無私,節之不竭!
而如果街上的人,吳姬和趙Nv,從四面八方趕來。壹邊休閑壹邊休息,悠哉遊哉走在塔基。我熱切地期待著,我為此而高興。眼神清澈明朗,表情吉祥。笑聲無聲,太陽的影子漸漸移動。送迷魂藥到水暖,顧俊塔入迷。我寧願感受不到身在畫中仰視壹方的和諧!
還是壹個少年報記者,壹個丟了戟的士兵,在邊境有點擔心,所以在這裏呆久了,健忘了。看著突兀的山,撫摸著塔。三思而後行,妳會覺得重建了,有了新秩序。可不可以去南方的北方,的邊陲,民族精神,英雄誌氣,保家衛國之心永存,丹對九州是真心的!
更有文人學子來此徜徉,波浩渺綠。山美,水波長,看著寶塔增加思維,顧和徘徊。聽南山大學的聲音,敬烈士博物館前的松柏香。能不勤奮而爭取整個國家的繁榮和創造世界的文明,爭取鵬城,騰蛟鳳凰,爭天也是好的!
是寶塔送風水到壹邊。寶塔的修復,期望能造福壹方百姓,繁榮壹方,啟迪壹縣文明,以加強其宏大的視野。我對此印象深刻,尤其是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