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簡介:
1,峨眉山門戶國保寺,位於峨眉山腳下,背靠雄偉的光明山,面對美麗的鳳包。它是峨眉山最大的寺廟,被稱為峨眉山第壹景,原名惠宗殿。國保寺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明末毀於大火。清順治十壹年,聞達禪師重修。康熙皇帝將其命名為國保寺,其牌匾由康熙親筆書寫。經過清代嘉慶、光緒兩次擴建,現已成為壹座擁有四宮四閣的宏偉寺廟。
2.印青亭隱現在牛心嶺下,左黑龍江和右白龍江相擁。“黑白水洗牛心”已成為峨眉山著名景觀之壹。妳有雙飛橋,而“雙橋印青”是峨眉山的景點。印青亭由佛教大師會同於公元877年創建,原名“積雲亭”。它在清朝康熙時期重建,並改名為印青亭。寺內有釋迦牟尼、普賢、文殊三尊佛像。
3.西心殿,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當時是壹座小廟。相傳古時候是清靜讀書的人的地方,後來建為寺廟,所以取名西心樓。廢棄於明末清初,乾隆年間,德惠和尚重修此寺。現存寺廟建於清光緒初年,供奉觀音和藥師佛。
4.華嚴頂,清雍正七年,先後由住持、會仙二僧擴建為寺,取名華嚴頂,後幾經破壞,幾經修建。華巖頂位於峨眉山九嶺崗之巔,雲帚環繞,面向天梯。既可贊嘆金頂之奇,又可遠眺玉筍之秀,故稱“小金頂”。“花雲”是峨眉山的著名景觀之壹。
5.西鄉池風景名勝區,原名“楚溪閣”,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相傳古代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賢菩薩,曾在騎象爬山時,在殿前的六角池裏抽水洗象,故名。西鄉池風景名勝區屬於寒帶,雨雪較大,所以寺廟較短,房屋用鉛建造,有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
6.沃雲寺,建於唐代,清初被火燒後由聞禪師重建。因其位置在巖石壹側,故該寺在白雲上湧時猶如躺在雲上,故名。沃雲寺是目前中國海拔最高的佛教寺廟。
7.鹹豐寺,古稱“慈巖寺”,鹹豐寺,因鹹豐巖而得名。這是宋代的壹座小廟。明萬歷年間由本炯和尚擴建並改名鹹豐寺,後毀於大火。現在的建築是清朝乾隆年間泰安和尚重修的。
8.洪春平,又名“千佛寺”,由明代大師初山創建,德信和尚延續至今。因為寺外有壹棵千年老樹,所以改名為洪春平。寺內有壹座清代乾隆年間的“鄭明寺碑”,是四川唯壹的木質漢藏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