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小說日益繁榮,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體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IP的產業化和微博、微信的頻繁使用,人們更願意和習慣於閱讀短小、快節奏、碎片化、無思考的文字。誠然,這些都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方便獲取知識和信息,是我們的主要信息來源,而碎片化閱讀是短時間內不可逆的過程。而閱讀快餐文學長時間不思考,快速翻頁,會導致文字匱乏,理解能力差,註意力極難集中,沒有深度閱讀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削弱了獨立判斷的能力。相反,壹部好的文學作品會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不斷思考,從而提高專註力,鍛煉邏輯思維。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經過了幾代人的洗滌、回顧和評價。無論在什麽時代,在世界的任何壹個角落,人們讀完之後都能對它們印象深刻。這種能力是快餐文學遠遠達不到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初級階段。如果妳渴望從書中找到什麽,妳可能會失望。而不是為了“金屋藏嬌”、“顏如玉”而讀書,只會從興趣出發,把讀書逐漸變成壹種習慣,變成壹種愛好,妳會在讀書中找到更多獨特的樂趣。
讀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它帶來的快感和形象是不壹樣的。閱讀時會產生畫面感,會隨著文字的想象和思考,暫時把自己置身於另壹個時空。穿越時空,回去看百家爭鳴,諸侯國逐鹿中原;看盛唐,四方來賀,四方來朝;看看19世紀的霧都倫敦,15世紀的巴黎聖母院,20世紀的東京。“讀書不會讓妳活得更好,但可能會讓妳活得更精彩。”世界那麽大,時間那麽長。妳怎麽能完成它?只有通過閱讀,帶著思想去旅行,才能體驗到我們從未經歷過的生活,看到我們從未見過的風景,遇到我們無法認識的人,體驗我們無法體驗的生活,追溯我們無法參與的歷史,體驗不可觸摸的未來。閱讀是自己與作者思想的交鋒和碰撞,是自己思維視野的延伸。希望能通過書和作者交流,不能和書壹起再活壹次。也是通過不斷的閱讀,我逐漸意識到,不僅要沈浸其中,還要在外面留下壹絲清明,才不會讓自己被作者的思緒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