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戴家的竹樓壹般都是兩層的高層建築。高層建築是為了防止地面受潮。竹樓底層壹般無人居住,是飼養家禽的地方。
3.樓上是人住的地方。這層樓是整個竹樓的中心。室內布局很簡單。壹般分為兩部分:壹個大廳和壹個臥室。大廳位於木梯進門的地方,比較開闊。中間有壹個大竹席,是招待來客和商量事情的地方。大廳外有陽臺和走廊。陽臺的走廊裏,有傣族人最喜歡的打水工具,如竹筒、水缸等。這裏也是。
4.壹般大廳裏有壹個火坑,火坑上放壹個三角支架,用來放置鍋、水壺等炊具,就是做飯的地方。從正房走過去是用竹柵欄或者木板隔開的臥室,臥室地板上也鋪著竹席,是壹大壹小休息的地方。
5.整個竹樓很寬敞,空間很大,遮擋物很少。底層四周都是空的。每天早上牛馬出欄的時候,糞便都會被清除,這樣住在樓上的人就不會被惡臭的氣體熏到了。傣族竹樓通風良好,冬暖夏涼。非常適合版納潮濕多雨的氣候。
6.房子的骨架用粗竹,墻壁用竹條,地板用竹條,或者用木板,屋頂用草覆蓋。共有24個主欄。因此,本發明材料簡單,施工方便快捷。
擴展數據
傣族地處亞熱帶,村落都在平壩的水邊,在小溪邊的河兩岸,在湖沼周圍,到處肯定都有竹木環繞的傣族村落。大的傣族寨子住著兩三百戶人家,小的傣族寨子只有壹二十戶人家。房子都是單體建築,周圍都是空地,每家都有自己的院子。
滇西有很多土墻平房,每家三間,分為臥室和客廳。這顯然是受漢族人的影響,不再是傣族人固有的形式。滇南地區完全是竹樓木架,上面住人,下面住牲畜,風格類似大帳篷。土司貴族的住宅多為木構而非竹構,風格仍似竹樓,只是略高,不用茅草屋頂,用瓦片覆蓋屋頂。
傣族竹樓是壹種幹欄式建築,以竹子為主要材料,故稱“竹樓”。傣族大多生活在平壩地區,終年不下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65,438±0℃,四季不分。這種環境非常適合建造竹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戴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