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這個曾經繁華的大都市有著離不開的愛。1995年,我考上了傳說中的四大火爐之壹武漢的壹所大學,人生第壹次走進了這座城市。雖然四年後我含淚告別,但這座熱情的城市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武漢有長江漢水,自古水陸四通八達,可謂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發達發達。武漢有壹條著名的街道是漢正街。90年代第壹次走進去的時候,被眼前熱鬧嘈雜的景象驚呆了。行色匆匆的商販和搬運工提著大包小包在人群中穿梭,整條街都被擠得水泄不通。喊叫聲和喊叫聲混在壹起,人聲鼎沸。如果妳不小心,妳會被擊中。這裏生意興隆,貿易興旺。也是在這裏,我第壹次聽到了水貨這個詞。
武漢人很聰明,當地有句話:天上九鳥,地上湖北佬。20多年前,我從落後的內蒙古邊區來到武漢。壹開始,我不習慣。這裏所有的店鋪和攤販收錢都要精確到幾分錢,連幾分壹毫都不會抹掉。這可能和北方人大大咧咧的性格不同。其實武漢人也有火爆的壹面,比如街頭吵架。他們很少像北方人那樣挑起爭鬥,但武漢話的爭吵卻快如速射的急速發展,加上大嗓門,讓人覺得驚心動魄。其實外人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
說起方言,曾經在武漢生活過的外地人壹定要做足功課,仔細了解。武漢人習慣在陳述句末尾加壹個“撒”,相當於普通話中的“了”。沒有實際意義,只是壹種語氣。他們把早餐叫得太早,鞋子叫孩子,上街去找女人。什麽叫妳不壹定要得到,但是妳同意別人說妳壹定要得到...這些只是表面的。
20多年前剛到武漢的時候,街上有車身很長的電車,票價很便宜。傍晚時分,壹輛輛名為“麻木”的電動三輪車陸續聚集在繁華的街角等待拉腳的活兒,相當於北方的“三驢跳”,還挺紅火。
武漢人的夜生活還是比較豐富的,沿路的商場和商店都很晚才關門。每天夜幕降臨,學校旁邊的馬路就變成了美食街。各種大排檔、特色大排檔相繼開業,紅燒排骨蓮藕湯、大紅辣椒醬黑幹果、熱氣騰騰的桂花餃子、油香四溢的燒烤等等。這些都是武漢的元素。武漢人的餐桌從不單壹。他們能吃能做。
武漢是壹座充滿煙火的城市。說到吃,人們自然會想到熱幹面。來武漢不吃熱幹面也沒用。最親民的價格,最獨特的舌尖,吃過熱幹面的人都會壹直懷念它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麽妳只能在街頭巷尾的小飯館或者路邊攤吃到最正宗最正宗的熱幹面。吃過壹次,會愛上壹輩子。恐怕沒有其他食物能如此受人喜愛。熱幹面早已成為武漢的象征,吸引著遠在天涯海角的人們尋找熟悉的記憶。
1998年夏,長江遭遇特大洪水,武漢形勢危急。那年暑假,我們學生黨員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徒步遊覽鄂東冶金走廊,支援貧困村希望小學。天空似乎在漏雨,行軍途中經常下著傾盆大雨。那時候信息比較閉塞,只能通過電視了解壹些消息。面對自然災害,軍民齊心協力救援。直到開學後,我們才知道幾米高的堤壩被沖上了厚厚的壹層淤泥。當年的大堤雖然滿目瘡痍,但整座城市安然無恙。
武漢是英雄城市,人民是英雄人民。我對在那裏生活和學習感到特別自豪。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戰,武漢市疫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從全城按下暫停鍵到重新啟動,武漢仿佛鳳凰涅槃,經歷了浴火重生,更加生機勃勃。
幾個月來斷斷續續寫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壹些我珍藏在心裏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