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生通常都是業余愛好者。因為不需要去特定的地方上課,所以隨時隨地都可以上課。
學生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相互學習,如電視廣播、互聯網、專門的輔導熱線、研討會、面授(函授)等,這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後的新概念,即利用網絡技術和環境進行的教育。招生對象不受年齡和以往學歷的限制,為已步入社會的群眾提供了提高學歷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網絡實現互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利用BBS技術,構建了課程教學留言板。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交到留言板,老師或其他同學可以解答;
2)使用MSN、QQ、NetMeeting軟件搭建並實現心理咨詢室。這些軟件都是實現信息交流的軟件,支持文字、聲音、視頻、電子白板等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
3)利用電子郵件技術,設立教學輔導郵箱。以上兩種形式都要求實時性。如果老師或學生不實時參與,無法保證事後能收到(看到)相應的教學信息,我們可以用教學郵箱來彌補。教學郵箱的賬號和密碼可以公開,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答疑。
4)借助編程技術,進壹步加強互動,實現個性化教學。編程語言的特點是可以根據不同的信息輸入產生不同的信息輸出。利用Visual Basic、Flash等編程語言,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設置具有適當邏輯的信息組,可以達到增強交互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