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今日投入試運行,創下中國乃至世界多項鐵路紀錄。
青藏鐵路,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公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線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在世界高原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上,中國的鐵路建設者們破解和克服了“三大難題”: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的嚴峻挑戰。
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工建設以來,鐵道部按照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施工、分段鋪軌的總體安排,於2001年在格爾木至王琨段開工建設,世界最大的高原鐵路架橋基地在南山口建成,凍土工程試驗段開工建設,首戰告捷。
2002年,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和西藏部分重點工程開工,軌道鋪設至王琨站,取得了關鍵突破。
2003年,開工建設“無人區”和唐古拉山南,完成唐古拉山路基工程和北橋隧道,全面攻堅之年大獲全勝;
2004年,路基、橋涵隧道基本完成,在海拔4700多米的安多建成了世界最高的架橋基地,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促進了當年的全面成功。
2005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鋪軌架梁完成,全線決戰在手,為建設世界壹流的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6年3月1日,青藏鐵路貨物列車工程運行試驗速度目標達到每小時100公裏。5月1日,旅客列車(不載客)工程運行測試目標達到時速100公裏,部分區段達到時速120公裏。7月1日全線試運行,速度線要求凍土區100公裏,非凍土區120公裏。
青藏鐵路總投資超過330億元;全線* * *完成路基土石方7853萬立方米,橋梁675座,近16萬延米;涵洞2050座,水平延米37662米;有7條隧道,長9074米。
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衛生防護、環境保護、質量保障等方面的攻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青藏鐵路7月1日投入試運行,有望成為沿線“無人化”管理的世界級高原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