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進入壹個相對集中的環境,有專業人員指導學習和生活,既能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和溝通思考能力,又能讓家長安心外出工作。
這是壹個很好的安排,孩子們經常在幼兒園快樂地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園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變化,也給家長增加了很多壓力。
劉清和他的妻子是普通的上班族。看到他們的兒子上了幼兒園中班,緊張的生活本該得到緩解,但他卻覺得越來越壓抑。
首先是學費飆升,半年時間高達2.5萬元,還不包括生活費、書籍等物品,這讓他叫苦不叠。
其次,課程越來越多,增加了足球等愛好,變相增加了孩子和家長的負擔。聽說上了大班以後,為了跟教育做好銜接,要開始學習小學課程了。好像學費要漲了,這讓他很難開心起來。
其實幼兒園應該是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地方。孩子學習作業太多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對未來也有負面影響。
那麽,幼兒園的作用應該是什麽?
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從幼兒園的功能來看,主要應該有兩個功能。
幼兒園是孩子走向外面的起點。因為同齡人多,孩子可以學會與人交流,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認識世界,進行壹些有益的探索。
在幼兒園,要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通過集體活動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孩子盡快適應社會,走向獨立,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走進幼兒園生活。
由於時間、精力、環境的影響,孩子的教育相對復雜,很難做好。
有專門的地方,有專業的老師,可以降低家長的教育難度,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同時,父母也可以放開手腳在職場上大顯身手,這也可以提高家庭的經濟收入,為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提供更好的基礎。
為什麽幼兒園不需要提前學習小學課程?
現實生活中,壹些幼兒園往往另辟蹊徑吸引學生。他們喜歡標榜自己的獨特,“提前和小學聯系”就是噱頭之壹。
父母左右為難,只好掏空腰包,量力而行。他們隨意增加算術和語文的內容,也增加了學習難度,違背了開幼兒園的初衷,偏離了幼兒教育的正軌。
由於年齡的限制,孩子的智力發育還不完善。他們壹旦過早地接觸到小學的內容,不僅無法理解和掌握,還會產生抵觸情緒。
以後進入小學後,很容易因為之前學過的原因,失去學習的新鮮感,可能不再認真聽講,從而逐漸拉大與同齡人的差距。
這不僅會導致重復教育和資源浪費,還會破壞孩子快樂幸福的童年,非常不可取。
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這樣的提前“融入”並不好,只是某些人“圈錢”的遮羞布。
如何改變幼兒園的混亂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教育部出臺了學前教育法草案,這只是壹個征求意見稿,但明確了兩個內容。
教育部發布的草案是壹個重要信號,預示著國家將對幼兒園進行壹輪大整頓。許多家長說:早該是時候了!我相信這壹天很快就會到來。
對於廣大家長來說,既可以避免鼓勵孩子按部就班地學習知識,又可以減輕孩子的經濟壓力,讓幼兒教育恢復本來的功能,這無疑是壹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