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寺簡介
歸元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歸元寺路。是清朝順治六五四三八+零六年(公元六五四三八+零六五九年)白廣大師所建。
所謂歸元,就是回歸本真,回歸本源,回歸生滅,回歸本真,回歸寂靜的意義。現任住持是龍隱大師。歸元寺外山門是新山門,仿古設計。它看起來像壹座古城的大門,高聳而莊嚴,象征著無邊無際的佛教。外山門的門是古色古香的朱紅廳門,有三門,中間是大拱門,左右是小拱門。
歸元寺建築緊湊合理。這座廟坐西朝東。寺廟分為前區和後區。前區(舊區)由三個各具特色的院落組成,即北院、中院、南院。它有三組主要建築,即藏經閣、大乘殿和羅漢堂。前區(老區三廟旁)還有壹座歸元正藏圖書館。
佛經存放處
北院的主體建築是藏經樓。藏經閣建於1920至1922。它是壹座亭子狀的建築,有兩層和五個開口。高約25米,動物頭頂有大脊,魚角上有爪,鬥拱上有飛檐。古樸精致,四柱擎天,二鳳朝陽,五龍戲珠。整個建築,門窗,朱漆雕琢,精美壯觀,金碧輝煌。它是武漢唯壹的磚木結構古建築。這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了藏經外,還有佛像、法器、石刻、木刻、字畫碑刻和外國經典。
羅漢堂
歸元寺南院的主體建築是羅漢殿,殿內有500尊羅漢像。羅漢堂建於清朝道光年間。鹹豐二年(1852)毀於壹場軍事災難,光緒二十壹年(1895,1902)重建,至今已有200年歷史。
民間有個說法: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苑(蘇州),北有碧雲(北京),中有桂苑(武漢)。也就是說,這四座寺院中的五百羅漢殿最具代表性,堪稱佛教羅漢造像的精華。
歸元寺的羅漢堂呈田狀排列。形成的四個小天井為巨大而深邃的大廳提供了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雖然廟裏有500尊羅漢像。
五百羅漢像由脫胎漆和塑料制成,特點是防潮、防蛀、耐用。在過去的兩百年裏,羅漢塘遭受了幾次洪水,但洪水退去後,羅漢塘仍然完好無損。
釋迦牟尼殿
大雄寶殿是寺廟的正殿,或者說是正殿,也是寺內僧人早晚課的地方。“大雄寶殿”四個大字是清代大書法家馮嘉豪所寫。大殿中央的高臺上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佛像背面的壁龕裏是歸元寺最具特色的佛像“島觀音”彩色泥塑。
這組大型組塑,高6米,寬4米,傾角30度,完全不用鋼筋或水泥,用絲、棕麻等原料制成。人雖多,但井井有條,色彩鮮艷,戰後未遭破壞。
大殿兩側的墻上是十八羅漢的石雕。在大多數寺廟中,十八羅漢都是以雕像的形式出現,但歸元寺現任住持龍隱大師在修繕大雄寶殿時,考慮到雕像占地面積大,影響遊客觀光,就采用了清代高僧朱禪大師雕刻的羅漢。
桂源正藏圖書館
歸元正藏圖書館是中國第壹座完全由寺廟發起、信徒建造、配套設施較為完善、對外開放的現代佛教主題圖書館。建築面積近1.4萬平方米,六層徽派建築。主要功能建築包括歸元正藏圖書館和歸元大覺招待所,是華中地區最大的佛教布施平臺。
由於種種因緣,廣大佛家和國內聖賢紛紛響應消息,項目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開光,傳播佛法。
歸元寺圖書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前期以佛教書籍為主,其他書籍逐漸加入,最終達到藏書20萬冊,其中佛教書籍占40%,其他書籍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