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不是我們不愛父母。不是我們不想對他們好。但是,為什麽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會有那麽多問題呢?
父母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我們,父母喜歡不聽我們的意見,父母總是認為我們沒有長大,父母甚至認為我們不夠孝順。
面對父母的指責,我們往往覺得無可辯駁。我們在父母心目中真的有那麽多缺點嗎?真的有那麽糟糕嗎?
今天,本勛爵將解開這個謎。對了,兩科的問題我都回答了。)
親子關系是每個人壹出生就被安排和固定的關系。
中國的80後、90後壹代因為所處的時代和家庭背景,有著非常顯著的親子關系。
80後、90後的父母大多是50後、60後。這壹代人在建國後經歷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痛苦。他們今天仍然會提到的口頭禪是“當我沒錢吃飯的時候……”。這壹代人對生存和饑餓有著深深的恐懼。
80後、90後的成長年代,大多生活在基本物質都不缺的環境裏。因為國家的獨生子女政策,這壹代孩子的家庭結構壹般是父母壹方壹個孩子的三口之家。在20年的廣告宣傳中,父母在孩子的左右兩邊,孩子在兩邊和父母手牽著手,壹度成為20多年後所謂幸福家庭的美好畫面。
在這種背景下,兒童與父母分離是很常見的。由於強烈的歷史因素,這些壁壘變得和自然規律壹樣,我們很難打破。
障礙之壹:價值觀
我們父母和我們價值觀的根本區別在於,大多數父母認為妳是我的孩子,我不需要尊重妳。
父母會偷看我們的信,翻我們的手機,問我們的私生活。我們會覺得這破壞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
第二個障礙:世界觀
我們的父母可能已經在壹個小城市或小村莊生活了許多年。而我們,由於教育,旅遊,愛情,工作,會走遍全國,西歐,中東。我們的父母仍然相信新聞廣播,但我們習慣於從互聯網上了解信息。我們常常在心裏嘲笑父母。我們走了那麽多橋,還是不知道現實世界是什麽樣的。
第三關:人生觀
我們的父母傾向於讓我們選擇壹份穩定的工作,強調“父母在,不要遠行”,感嘆“時間都去哪了”,感覺自己壹生的心血都傾註在了我們身上。
但是,我們覺得,人生不做點有意思的事,怎麽對得起這短短的幾十年?
我們買了票,報了個好團,讓父母去旅遊,父母卻悄悄退了票,嘮叨著要省錢。買空調的時候要用,父母悄悄關掉,說最熱的時候可以用。
父母常說,因為我們,他們失去了人生中的各種機會。我們壹方面覺得父母很偉大,另壹方面又覺得很委屈,好像莫名其妙的被指控了什麽。
破解之道
首先,理解妳的父母。妳不必因此而生氣和難過。就明白他們從小到大,壹家五口甚至更多的人會擠在幾平米的小房子裏,壹家人聽到個屁。在這種環境下,“尊重”二字真的記不住。長大後妳會發現,各種父母都有自己的理由,而這些理由,雖然主觀,但也有歷史之手不可抗拒的客觀性。當妳這樣想的時候,妳就會理解父母的難處,就會心甘情願地“縱容”父母的壹些妳以前無法接受的行為。
第二,保護好自己。隨著妳的成長,妳會經營自己的家庭。妳有責任成為妳的家庭、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和父親。這個責任有時候不允許妳和父母妥協。當這樣的沖突發生時,我們必須盡力找到所有關系之間的平衡。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提前準備,未雨綢繆。當妳的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候,妳和父母之間就有必要建立“超級友誼關系”。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和父母搞好關系,或者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我覺得得不到父母的愛也沒關系。遠離父母或者壓制父母壹輩子也不錯。人生不必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