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是人的最終歸宿,它能反映社會環境、喪葬文化和園林藝術的發展,在墓地中,壹個公園被稱為墓地。近十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齡化的嚴重,公墓發展迅速,為了迎合大眾心理,大多數公墓都建在城市風景好的地區。
大多數墓地位於定居點附近的山坡上。壹般來說,喪葬儀式多是人們緬懷逝去的親友,希望逝者能夠安心的活動,或是為了安慰生者的記憶,或是對亡靈的敬畏或崇敬,所以對於逝者遺體的安葬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墓葬使用最多。用墓的目的是讓逝者的靈魂安息,生者可以永遠記住他們。
現代公墓是指城市周邊為滿足公眾墓葬需求而發展起來的、由企業經營的大眾墓地。在中國,現代墓地的景觀規劃設計和當代喪葬習俗深受傳統喪葬文化的影響。但喪葬文化發展到今天,應該使其人性化,消除對死亡和墓地的恐懼。
墓園設計師要讓墓園公園化,倡導墓誌銘文化。天津東華林陵園的規劃設計體現了這個時代的特征。為後輩的子孫創造了壹個淡化生死、貧富、貴賤、凈化靈魂、美化生活的景區、名區。
《辭海》對墳墓的定義是:在古代,凡是挖了壹個池塘來埋葬棺材,用土蓋起來鏟平,不種樹的,就叫墳墓。這個概念更接近現代意義上的墓。北京林業大學的邵峰在其碩士論文中對墓地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墓地是指具有園林藝術特色的殯葬場所,既是逝者的安息之所,也是生者休憩和緬懷逝者的場所。這是復合殯葬功能的產物,更好地將殯葬文化與園林文化相結合,是現代公墓發展的主要方向。
廣義的墓地是指生者為死者建造的存放遺體或骨灰的場所,包括墓地和墓地。在1990年建設部制定的《園林基本術語標準》中,墓地被解釋為花園式墓地。
它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出現的壹種墓地表達方式,是指經過科學設計,具有壹定數量的墳墓和範圍的公共墓地。近年來,墓地也有了更豐富的名稱,但無論是“紀念園”還是“生態園”,都只是名稱不同,因為墓地的功能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