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集證據:盡可能收集其他相關證據,證明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和工資支付情況。這些證據可以包括工作合同、勞動合同、勞動報酬支付憑證、銀行轉賬記錄、工作日誌、聊天記錄等。
2.尋求證人證言:如果有其他人可以作證支持主張,比如同事、上級或其他證人,證言可以增加證據的力度;
3.咨詢勞動仲裁機構:聯系當地勞動仲裁機構,咨詢如何提交申請以及所需的文件和證據。工作人員將提供具體的指導和程序;
4.準備申請材料:根據勞動仲裁機構的要求,準備申請所需的材料,包括填寫申請表,陳述訴求,提供證據。
拿不到工資的處理如下:
1.與雇主溝通:首先,與雇主溝通是解決問題的第壹步。請聯系用人單位或人力資源部門查詢工資支付情況,了解是否有問題或拖延;
2.查看勞動合同及相關法律:仔細查看勞動合同及當地勞動法。務必了解工資支付的規定和時間表,以及關於延期支付的法律規定;
3.提交書面請求:如果與用人單位口頭溝通未能解決問題,可以選擇向用人單位提交書面請求。寫壹封正式的信,詳細說明工資支付情況,要求雇主盡快解決問題;
4.尋求法律援助或咨詢:如果用人單位仍拒不支付工資,或者通過溝通無法解決問題,可以向當地勞動法律專家、工會或勞動部門咨詢法律援助或咨詢。會提供具體的法律意見,並幫助了解追討欠薪的可行法律途徑;
5.提交投訴或申訴:根據當地的法律和制度,可以選擇向勞動監察機構、勞動爭議調解機構或法院提交投訴或申訴,要求對欠薪問題進行調查處理。
綜上所述,沒有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但是需要準備其他相關材料和申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適用本規定:
(壹)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辭職、辭職產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等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賠償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