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樂凱科技主要生產塑料制品,如茶、杯子、長凳和瓶子。但由於2012白酒板塊的強勢,公司在嘗試買入白酒的買斷產品後,立即吸納了更多的資金。
所以名字只看公司怎麽用,改名為白酒是因為白酒吸收了當時最多的資金。也相當於打了壹場隱形的廣告戰。
另外,熊貓煙花原本是用來制作煙花爆竹的。結果因為最近兩年互聯網金融概念吸引了更多的資金,他想通過改名熊貓金控來宣稱自己是做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所以壹下子漲到了現在的40元(當然還會繼續漲,因為停牌會補回來)。
這裏解釋壹下,大家改名字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公司高層希望在股市上以最低的成本吸收最多的錢。
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的融資成本是7%,非常便宜。
中國的融資成本是20%,幾乎是美國的3倍。比如妳發行65438+億股,妳要給證金公司分紅7%,然後妳要給證監會分紅13%。這樣,為了以較低的成本推高妳的股價,然後在股價高的時候賣出部分股票套現,就可以為妳的公司套現更多的錢。
有些公司根本不需要改名字或概念來套現或推高股價,而是直接讓交易員互相高價買賣,然後自己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