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為什麽我們的生活總是壹團糟?

為什麽我們的生活總是壹團糟?

此圖來自網絡。

為什麽我們的生活總是壹團糟?這是壹個令人揪心的問題。

我們總想活得有滋有味,事事如我所願,但事實是各種情況頻發,而且是死結,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

比如有的人看著別人炒股票賺錢,就研究股票,甚至玩期貨市場,想著大賺壹筆,賺了就立馬走人。結果發現自己被套牢了,從銀行借的錢也虧了。

賠錢也不過如此。只要找到好工作,努力賺錢,債總會還的。但是最後發現自己什麽都做不了,不是賠錢就是覺得很難做。

好不容易找到了壹個好項目,但是因為缺少資金做不下去,或者因為害怕壓力更大而放棄了。久而久之,年齡越大,越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感嘆生活為什麽這麽不公平,為什麽越來越糟糕。

還有的人在戀愛的時候覺得生活是愜意的,世界是美好的。壹旦遇到感情挫折,伴侶離開後覺得生活黯淡,世界壹片黑暗,覺得什麽都做不了,生活壹團糟。

更何況已經飄了好幾年了,浪費時間,也嚴重影響了內心狀態。

如果我們不去思考,不去挖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艱難可怕的原因,不去及時做出改變,我們可能永遠也走不出困境。

生活是壹個大系統。我們經常犯的壹個錯誤是,很容易孤立地看待事物。

所謂“壹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說我們會被表面的現象或原因所蒙蔽,看不到事情的全貌,難以認清解決問題的關鍵。

比如前面提到的股市。股票市場是壹個極其復雜的大系統。如果沒有足夠的認知,參與者只會是韭菜,被割了壹茬又壹茬還不知道。

中小投資者最容易受到鼓舞,跟著壹群所謂的股票專家追漲殺跌。每天打開股市軟件第壹件事就是分析k線圖走勢,總是異想天開地希望在最低位置買入,在最高位置拋出。

此時,他們眼中看到的只是壹個虛幻的影像,卻看不到股市中更深層次的核心。他們想賺快錢,卻最容易被市場先生吞噬。

看到系統的投資者,他們知道不能簡單的追漲殺跌,太容易被情緒和非理性的想法幹擾。他們看到的是股票背後代表的是公司的市值和發展潛力。

買股票不是頭腦發熱的數字遊戲,其本質是投資壹家公司,股票的價值上漲來源於公司的發展壯大。

所以,如果我們分析壹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考察他們的項目情況和核心管理層的素質水平,覺得前景不錯,那麽就可以長期持有,慢慢享受時間產生的收益。

即使遇到疫情之類的黑天鵝,只要妳對公司有足夠的信心,對股市規律有清醒的認識,偶爾的小調整,妳還是會泰然處之。

前者執著於表象,後者看到系統的深層次本質,更註重價值投資。相比之下,哪個高,哪個低,清晰可見。

我不是資深股民,也沒在股市賺過錢,但是推薦妳看看老唐的《價值投資實用手冊》。即使不玩股市,也能對股市有壹個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

如果我們不能對壹個事物建立系統的認識,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那麽我們就只能成為生活的奴隸,來回掙紮。

那麽有什麽好的方法可以深入思考,建立系統思維呢?

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壹次新聞發布會上,有人問前社長大野泰壹“為什麽豐田的汽車質量這麽好?”他回答說:“因為我們有壹個問題,我們至少要問五個理由。”

這就是著名的豐田問題分析法,也叫5why分析法。

這是壹種探究問題根源,找到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雖然叫“五個為什麽”,但不壹定是五個問題,可能是三個,也可能是連續問十個問題,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源。

比如我最近有壹個問題,就是不想學習,即使問身邊的朋友。我有“厭學癥”。後來通過5why分析的質疑,找到了核心原因,開始解決。

想法是這樣的:

1W:妳為什麽不想學習?

答:我學不了,因為要報的課程太多了。

2W:為什麽課程太多了?

答:因為別人報了學,自己也報了。

3W:妳為什麽報名?

答:我怕自己落伍,也沒想過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

4W:妳為什麽害怕落後?

答:因為總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和焦慮,各種學習信息和成功案例的轟炸,導致自己壓力很大。

5W:如何判斷自己需要的課程?

答:專註於自己感興趣的、真正有幫助的事情,做好時間安排。

通過逐步深入的分析,我不想學習是因為我盲目從眾報了課程,我沒有按照自己的需求學習,我太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打亂了自己的學習計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所以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措施,停止不必要的課程報名,壹次專註壹兩門課程,多關註自己的需求和成長,少受外界的幹擾。

每個人的經歷和想法都不壹樣,所以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也不壹樣。

5為什麽分析不僅可以用於個人問題的分析,也是很多企業會用到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效方法。

此圖來自網絡。

如上圖,通過壹個問題壹個問題的深度挖掘,從表象的直接原因到根本原因。了解淺層近因,然後制定對策和應急處理;如果我們深挖原因,我們將從根本上處理它們,永久地解決問題,並實施預防機制。

這個深挖原因,思考本質的過程,也讓我想起了我最近在學習的混沌大學的課程《U-thinking》。

所謂“U型思維”,就是壹套深挖本質,動之前做決定的系統思維方法。我們大多數人在處理問題和做決策時,太容易隨大流,遵循過去經驗的慣性,目光短淺。這其實是壹種思維的懶惰。

我們習慣於直線思維,遇到初始問題就立刻開始解決。但那可能只是壹種錯覺,讓妳覺得“我已經開始思考了”、“我付出了很多”、“我是壹個積極分子”其實是自我感覺良好。

U型思維模式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初始問題時,首先要用“為什麽”和“什麽”來定義核心問題。為什麽問題是找出原因,探究動機;什麽問題都是發現本質,聚焦靶心。

然後問“這件事背後的本質是什麽”,通過層層推演,挖掘本質。最終要搞清楚問題的本質,比如主要癥結,主要矛盾,主要規律。

最後,基於對問題的本質認識,結合自身的優缺點,尋求突破。“本質解決方案”可以用壹個關鍵詞或壹句話來解釋。

整個思考過程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問、挖、破、立。“先問後挖,不破而立。”

還是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我和朋友熟悉的話,我會知道我聽力有問題。因為小時候生病,醫生打了太多青黴素,導致右耳幾乎失聰。前幾天了解到秋葉大叔也因為小時候吃抗生素多,出現了壹些聽力問題。

我的右耳有問題,但是我的左耳沒問題。我以前幾乎聽不到。但是最近發現左耳開始耳鳴嗡嗡,聽力水平又下降了。甚至面試的時候對面坐著都很難聽清楚,需要反復問對方說什麽。

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這幾天有點郁悶。我怕我聽不見,也怕別人問我有沒有聽力問題。

有時候晚上睡不著,想著為什麽命運讓我承受這麽大的痛苦,為什麽我的人生這麽坎坷。要麽抱怨,要麽懷疑,然後時間流逝,問題沒有解決。

但其實我應該停止這些無意義的行為,努力找到問題的本質解決方法。

我的核心問題是“聽力弱加重怎麽辦?”問題的本質是“我左耳的耳鳴和嗡嗡聲讓外界聲音變小了。”所以本質的解決方法應該是著重解決聽力問題。我應該去醫院看耳科醫生,做個檢查,聽聽醫生的建議,看是否應該戴助聽器,做人工耳蝸手術或者其他解決辦法。

還有壹個更深層次的核心問題,就是耳朵問題解決不了怎麽辦?那妳只能發自內心的接受,接受自己這個事實,給自己打氣,重新組織下壹步人生該怎麽走。這總比總是自怨自艾,最後變得自暴自棄要好。

《少有人走的路》開篇就說:“人生充滿艱辛。”但是上帝給了我們壹個悲慘的人生,給了我們壹個活得更精彩的機會。

系統思考,解決本質問題,壹起努力打好手中這張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