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賴遠明的主要成就

賴遠明的主要成就

1,寒區隧道計算理論

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凍土工程中溫度場、滲流場和應力場耦合問題的數學力學模型,推導了該問題的有限元計算公式,並給出了其數值分析方法。數值模擬了滲流體積力、凍土蠕變和體積凍脹荷載作用下隧道襯砌和圍巖的應力場和溫度場。針對寒區隧道氣-固-水遷移耦合問題,建立了對流傳熱模型和圍巖相變傳熱模型,解決了隧道不同深度處氣溫和圍巖凍融變化特性的計算問題。本文提出了預防寒區隧道凍害的綜合技術措施,消除了凍脹融沈對寒區隧道的破壞作用。實踐證明,該措施防凍害效果良好,為類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成功範例。該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寒冷地區隧道計算理論的空白。

2.折板結構的研究

在折板結構的研究中,提出了平頂四坡折板屋蓋、復合拋物線薄殼屋蓋、十字V形折板屋蓋等幾種結構新穎、力學性能良好的折板結構。利用扁殼非線性彎曲理論對這類結構的內力、撓度和非線性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計算發現采用這類結構可以大大節省工程材料。

3、巖土與結構工程教學與研究

從事巖土工程和結構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專業研究方向:巖土力學、巖土工程數值方法、凍土與寒區工程、凍土力學、凍土物理學等。

4.自然地理研究

賴遠明長期從事寒區工程理論和數值分析研究。提出了壹般應力狀態下凍土的空間破壞面和反映凍土壓力融化的強度準則。建立了具有多個屈服面的凍土廣義彈塑性本構模型,該模型能準確描述凍土在不同應力水平下的應變軟化、硬化、剪脹和體收縮等復雜變形。自然地理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凍土環境與全球變化、凍土與寒區工程、凍土熱力學、天然氣水合物等。

5.青藏鐵路凍土工程

賴遠明在國內外率先建立數學模型研究凍土地區開邊界塊碎石路基溫度場和流場特性,提出分析塊碎石路基對流傳熱降溫規律的計算方法,解決了青藏鐵路含流固耦合傳熱的塊碎石路基溫度計算這壹關鍵科學難題。開發了U型碎石路基、通風管碎石復合路基等“主動降溫路基”新結構形式,解決了氣候變暖2.6℃對青藏鐵路的影響問題,為青藏鐵路高溫凍土地區路基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研究了陰陽坡溫差對路基溫度特性的影響,提出了80 cm和160 cm厚片石護坡的路基新結構,解決了長期以來陰陽坡溫差引起的路基不均勻沈降和縱向裂縫的形成問題。

為解決青藏鐵路路基溫度場的計算問題,根據多孔介質中流體熱對流的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采用伽遼金法推導出多孔介質中對流換熱的有限元計算公式,並對未來50年青藏高原氣溫升高2.0℃時拋石路基的溫度變化進行了預測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年平均氣溫大於-3.5℃或自然地表溫度大於-1℃的地區,拋石路基不僅可以抵消氣候變暖的影響,還可以冷藏路基下的凍土,保證凍土路基的熱穩定性,防止凍土融化。青藏鐵路高溫凍土區采用這種路基作為路基結構,將最大限度地保護凍土路基。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 109,EI 153)。

1,,張,。寒區工程理論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9年3月。(張、和。2009.《寒冷地區工程理論與應用》,科學出版社,北京)。

2、、、張、、於文兵、高誌華。邊界條件對碎石層降溫效果及機理影響的試驗研究,寒區科技(SCI),2006年第45卷第2期,114-121

3、、張、、等;於文兵。青藏鐵路開敞邊界拋石路堤降溫效應的數值分析,中國科學,2006年第49卷第7期,764-772

4.、張、、、於文兵。青藏鐵路拋石路基在開放邊界條件下的降溫效應分析,中國科學,D輯,2005年,第35卷,第6期,578-585。

5、、張學富、於文兵、張淑娟、、小。寒區隧道圍巖傳熱及空氣與圍巖熱對流耦合問題的三維非線性分析,隧道與地下空間技術,2005年第20卷第4期,323-332

6、、張學富、小、張淑娟、,青藏鐵路寒區陸橋凍脹力的非線性分析,熱應力學報,2005年第38卷第3期,317-332

7、、張淑娟、張、小。拋石護坡對多年凍土區路基南北坡溫度分布的調節,寒區科技,2004,第39卷,第1期,67-79

8、賴遠明、王秋生、牛福軍和張可華。多年凍土區通風路基溫度特性的三維非線性分析,寒區科技,第38卷第2期,2004,165-184 .

9、、吳、張淑娟、於文兵、鄧友生,寒區隧道凍害控制方法研究,中國建築工程學會寒區工程學報,17卷,2003年第4期,144-152

賴遠明,張淑娟,米龍。氣候變暖對寒冷地區路堤溫度場的影響及對策,數值傳熱學,A輯(SCI),第45卷第2期,2004,191-210。

11、賴遠明、李建軍、牛福軍、於文兵。青藏鐵路寒區路基的非線性熱分析,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寒區工程學報,17卷,2003年第4期,171-184

12、、張、張淑娟、。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鐵路拋石路堤的降溫效應,中國科學通報,2003年,第48卷,第6期,598-604。

13,於文兵,賴遠明,牛福軍,張學富,張淑娟,多年凍土區通風路基室內試驗溫度場特征,《冰川凍土》,2002-05

14,,吳,,劉松宇,鄧。寒區擋土墻溫度場和滲流場耦合問題的非線性分析,ASCE寒區工程學報,2002年第3期,16,156-166

15,賴遠明,於文兵。簡支v形折板屋蓋受迫振動的解析解,薄壁結構(SCI),第40卷,第3期,2002,215-223。

16,,劉松宇,吳,於文兵。寒區圓形隧道溫度場的近似解析解,寒區科技(SCI),第34卷,第1期,2002,43-49。

17,,吳,,劉松宇,鄧。寒區擋土墻溫度場、滲流場和應力場半耦合問題的非線性分析,熱應力學報(SCI),第24卷,第12期,2001,1199-1216。

18,,劉松宇,吳,朱元林等。寒區大壩溫度場和滲流場耦合問題的數值模擬,國際水利研究,2002年第40卷第5期,631-635

19,,吳輝,吳,劉松宇,鄧。寒區隧道凍脹力的粘彈性解析解,寒區科技(SCI),第31卷,第3期,2000,227-234。

20、、吳、、孫。簡單的幾何非線性分析?支持跨V?異形折板屋蓋,薄壁結構(SCI),第27卷,第3期,2000年。259-275.

21,,吳,朱元林,朱。寒區隧道地震響應的彈粘塑性分析,寒區科技(SCI),第31卷,第3期,2000,175-6558。

22.、吳、、朱元林、朱。寒區隧道溫度場和滲流場耦合問題的非線性分析,寒區科技(SCI),第29卷,第1,1999號。89-96

23.、孫、、朱元林、吳。簡支截頂組合拋物柱面屋頂的幾何非線性分析,工程結構,第21卷,第1號,1999。

24.、吳、、朱元林、朱。寒區隧道溫度場、滲流場和應力場耦合問題的非線性分析,隧道工程與地下空間技術(SCI),第13卷,第4期,1998。435-440

25.賴遠明。簡支截頂四坡屋頂的幾何非線性分析,《工程結構》,第18卷,第8期,1996.628-634。

26.吳亞平賴遠明。線性&;拋物線圓柱形組合屋蓋的非線性分析。結構(SCI),第53卷,第5號,1994。1067-1072

27.吳亞平賴遠明。正交各向異性層合板對外加熱響應的精確解,復合材料技術雜誌&:研究(美國,SCI),第18卷,第2期,1996.135-139 2008.05438+0至2012,巖土工程學報。

2008.12至2012.12寒區旱區科學常務副主編。

2008.12至2012.12,《開放地質學報》編委。

2010.05至2013.05寒區科技編委。

2010.06至2014.06,《工程學報》編委。

2010.11至2015.11,《ISRN土木工程》編委。

國際土力學和巖土工程學會土壤凍結分會主任

中國理論與應用力學學會理事

中國水利學會巖土工程分會主任

甘肅力學學會常務理事

甘肅省建築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巖土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個人榮譽

1991被甘肅省教委授予“有突出貢獻大師”榮譽稱號。

1996獲“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人才獎”。

1998獲中國科學院“方樹全”獎學金。

1999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2003年被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榮譽稱號。

2004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200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5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6年被授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人才工程。

2008年,他被選為第29屆奧運會的火炬手。

2009年被中國科學院授予“優秀導師獎”。

2010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1 11 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項目獎勵

“電除塵器殼體結構優化設計”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第四名獲得者。

“機車通過小半徑曲線輪軌動力學研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1,四等獎獲得者。

“緩凝砂漿及其在預應力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第四名獲得者。

“空腹箱梁設計計算理論研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為第二獲得者。

《建築橋梁新結構分析》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第壹獲得者。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工程設計理論研究與實踐”獲2001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為第二獲得者。

博士論文《寒區隧道溫度場、滲流場、應力場耦合問題的非線性分析》獲2002年“全國百篇博士論文獎”。

“新型復合材料在市政工程結構中的理論與應用研究”獲2003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為第二獲得者。

“高原凍土公路隧道凍害預測及綜合防治關鍵技術”獲2004年甘肅省科技進步壹等獎,獲壹等獎。

“寒區公路隧道凍害預測與綜合防治關鍵技術”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壹獲得者。

“青藏鐵路工程凍土路基道路施工技術及示範工程建設”獲2005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是第六屆獲獎者。

“青藏鐵路項目”獲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主要獲得者。

“冰凍路基地溫控制及凍融災害防治新技術”獲2010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為第二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