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結合農村實際談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對策

結合農村實際談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對策

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對策研究:

壹是進壹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放開和放寬除少數特大城市以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常住戶口登記戶口制度。全面取消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確保外來和本地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標準壹視同仁。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

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占主體比例,鼓勵取消年度落戶額度。

第二,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優化城鎮化的空間布局和形態。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戰略壹直是我國城鎮化的發展路徑,而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則是此次《規劃》的不同之處,既延續了大城市優先發展的基調,又兼顧了中小城市乃至縣城的發展趨勢,可謂是對“城鎮化”概念的整體闡釋。

首先,要“分類推進城市群發展,增強城市群經濟承載能力,建立健全多層次常態化協同推進機制,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提出了“有序培育現代都市圈”的思路。

依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以促進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鎮)發展為導向,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培育發展都市圈”;這兩項措施將被整合為“完善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協調發展機制。"

其次,要“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質”,“增強小城市發展活力”。規劃指出,二者都必須走產業帶動發展模式,依托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項目。

第三,強調以縣城為重要載體推進城鎮化。

以縣域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就是要“順應縣域人口流動趨勢,選擇壹批條件好的縣域重點發展,因地制宜補齊短板弱項,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滿足農民在縣域就業落戶的需求”;以及“推動縣域內產業配套設施升級增效,完善產業平臺、商貿流通、消費平臺等配套設施。

推進市政公共設施升級改造,完善市政交通、市政管網、防洪排澇、防災減災設施,加強數字化改造,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升級擴容,完善醫療衛生、教育、養老、文化體育、社會福利設施。

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升級擴容,建設垃圾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加強低碳改造,打造藍綠公共空間”;此外,規劃還強調,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建設中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中央企業等大型企業加大投入。高質量完成120縣建設示範區示範任務。

第四,提出了完善投融資機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完善投融資機制,要“鞏固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社會投資”,“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城市開發建設運營,規範和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試點”。

五是在推進城鄉發展壹體化方面,提出了“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導城市人才向農村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等多項措施。

在“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要“穩步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使用權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

在“引導城市人才進農村發展”過程中,要“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三師”進農村,建立科研人員兼職脫產創業制度,為鄉村建設行動提供技術支撐”。

在“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的過程中,要“統籌各類市政公用設施,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郊區村莊和大型中心鎮延伸,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8%,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壹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