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蔚來再博眼球,華為或有意對其參股。
近日,有消息稱,華為有意參股新能源汽車公司長安蔚來,但不壹定是華為出資,可能會通過旗下的基金進行投資。
“只有”長安的長安蔚來
據資料顯示,2018年7月10日,長安汽車同蔚來達成合作,成立長安蔚來。董事長由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擔任,副董事長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偉擔任,CEO由來自長安的楊放擔任。長安蔚來設立之初表示,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分別持股45%,另外10%由高管團隊持股。
但事實上,長安蔚來成立之後的動向壹直不明朗,並沒有實質性的產物。直至兩年之後,公司才有了新的動靜——持股比例和高層人事發生了大的變動。
今年6月4日,長安蔚來發生工商信息變更。李斌、李偉均退出管理層名單,長安蔚來董事長&執行副總裁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擔任。與此同時,長安蔚來的註冊資本也由9800萬元增長至了1.88億元,增長幅度為92%。至此,長安汽車的最新持股比例達到95.38%。
長安汽車直接控股長安蔚來,使得本已沈寂的湖面開始蕩漾,必然會引起各路人士的重點關註。
而值得註意的是,去年8月,長安方面就曾透露過長安蔚來的發展趨勢,稱長安中高端品牌會由長安蔚來團隊負責。更早之前,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還表示過:“長安汽車做中高端品牌,壹定是通過與合作夥伴壹起來打造”。換句話說,就是長安中高端品牌將由長安蔚來與其合作夥伴壹起打造。
不難看出,對於“合作夥伴”,長安還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按照目前長安在長安蔚來的持股比例來看,長安同蔚來緊密合作的幾率並不大,它們的關系正逐漸疏遠。
這個時候,華為就有可能成為長安汽車選擇合作夥伴的對象之壹。
聲稱“永不造車”的華為
眾所周知,1987年成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涉足於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業務產品全面覆蓋手機、移動寬帶終端、終端雲等。
如果把華為和造車放在壹起,首先想起的肯定是創始人任正非所說的話,“華為絕不造車、永遠不造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
任正非敢說,大眾敢信。
對於“華為永不造車”這句話看官們曾是深信不疑。確實,在車聯網模塊,華為有自己的建樹。
2018年的時候,華為推出了自動駕駛的移動數據中心;2019?年的時候,華為又對外發布了《HUAWEI?HiCar?生態白皮書》,定義車機互聯?2.0,產品是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人—車—家”全場景智慧互聯解決方案,有望打破目前?Android?車機系統的壟斷地位;同年,華為采購四維圖新高精度地圖數據產品,進壹步推進了自動駕駛落地。
這些,只不過是華為布局汽車行業的冰山壹角。隨著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華為的這些“涉足”就很有可能變成“立足”之本。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8月7日,華為新增多項專利信息,其中包括“壹種機動車輛自動駕駛方法及終端設備”、“控制智能汽車行駛方向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交通信號燈的識別方法、系統、計算設備和智能車”等。
8月13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生了工商信息變更,經營範圍新增“汽車零部件及智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9月8日,華為更是投資成立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智能車載設備銷售;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車載設備銷售。
由此可見,未來,華為註定會在汽車行業占有自己的壹席之地。
華為或有意入股長安蔚來
作為世界500強的華為,進軍汽車領域的傳聞由來已久,而此次,華為有意入股長安的說法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早在2018年1月11日,長安汽車就與華為、中國移動通信、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在重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全面開展LTE-V及5G車聯網聯合開發研究;2018年7月,長安汽車又與華為在深圳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建立聯合創新中心;2019年年初,在長安汽車總部重慶,該合創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
因此,於長安汽車而言,同華為合作,的確提升了自身的科技屬性。如若這次華為能夠再參股新能源汽車公司長安蔚來,定將進壹步深化長安和華為合作。
就此事,車語者也聯系到了華為車BU公關公司,其表示,華為的定位還是以幫助車企造好車為出發點。
照此來看,華為也不無牽手長安蔚來的可能。而唯壹可以確定的是,華為不管同誰合作,其最終目的都是造出更好的汽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