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
中國,自主招生,主要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中國數學學會主辦)、中國物理奧林匹克決賽(中國物理學會主辦)、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國化學學會主辦)、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主辦)、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中國計算機聯合會主辦)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壹、二、三等獎。
第二種
大部分獲得過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國數學會主辦)、中國物理奧林匹克(中國物理會主辦)、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中國化學會主辦)、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國動物學會主辦、中國植物學會主辦)和全國各省信息學奧林匹克(中國計算機聯合會主辦)二等獎和至少兩個不同學科的三等獎。
第三類
主要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壹、二等獎(中國科協主辦)、“明日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周凱旋基金會共同主辦)、全國中小學計算機制作活動總決賽(中央電化教育中心主辦)。
第四類
主要是要有突出的創新實踐能力,在某壹學科領域有突出的天賦,成績優秀,創新潛力明顯(需提供高中階段取得的充分證明材料)。少部分985,265,438+065,438+0大學認可。
綜上所述,高校自主招生以學習理科競賽為主,科技競賽主要體現在以發明創造為主的編程競賽和NOIP競賽。政策改革後,對學生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更需要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避免走捷徑等操作,有利於孩子更公平地發揮創造能力,培養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