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於段特征分布和聽覺機制的抗噪聲語音識別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60172055);
2.“聽覺計算模型及其在說話人識別中的應用”,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北京大學合作)(編號:69635020);
3.九五“863”項目(編號:863-306-ZT06-01-03);
4.“語音導航GIS/GPS集成系統的研究及其在PDA的實現”,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4002012);
5.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領域前沿項目“漢語通用語音數據庫的建立及數據轉換算法”(編號:1m 02j 05);
6.“確認文本說話人確認技術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研究”(與北京大學合作),十五“863”項目(編號:200114181);
7.“個性化漢語語音合成方法關鍵技術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4042025)。
他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壹些是近年來發表的:
1,劉文舉,孫兵,鐘秋海,“基於說話人分類技術的分層說話人識別研究”,電子科學學報,第33卷第7期,pp1230~1233,2005。
2、、、張、,“壹種避免分詞冗余計算的快速分詞模型框架”,《計算語言學與漢語處理國際期刊》,第11卷(1),第73~86頁,2006年3月。
3、唐韻、劉文舉、章華、徐波、丁國紅,“壹次由粗到精的分段語音解碼算法”,ICASSP(聲學、語音和信號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第壹卷,pp441~444,2006年5月14-19,法國圖盧茲。
4、康恒和劉文舉,“基於選擇性線性預測編碼的直譜表示及其在譜平滑中的應用”,中國地質大學學報。inter spech 2006-ICSLP(第九屆國際口語處理會議),pp2050~2053,2006年9月17-21,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5、栗鵬、關勇、劉文舉、徐波,“基於計算聽覺場景分析的單耳語音分離及語音客觀質量評估”,IEEE音頻、語音和語言處理匯刊,第14卷,第6期,pp2014~2023,2006年11月。
6、、彭守業,“快速魯棒的漢語數字串識別隨機分段模型”,2008年IEEE計算智能大會(WCCI 2008),第1446~1450頁,2008年6月1-6日,中國香港。
7、程寧、劉文舉、栗鵬、徐波,“任意環境下有效的麥克風陣列後置濾波器”,國際語音通信協會第九屆年會會議錄(Interspeech 2008),第439~442頁,2008年9月22-26日,澳大利亞布裏斯班。
8、、、彭守業,“基於分段聲學模型的漢語語音合成研究”,第六屆神經網絡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928~935頁,2009,2009年5月26-29日。
9、張學良、劉文舉、栗鵬、徐波,“基於精細諧波分組策略的單聲道濁音語音分離”,ICASSP'2009(IEEE聲學、語音和信號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第4661~4664頁,2009年4月19~24日,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臺灣臺北。
10、栗鵬、關勇、王世進、徐波、劉文舉,“基於MAXVQ和CASA的單聲道語音分離魯棒語音識別”,計算機語音與語言24 (2010)第30~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