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他主持了核電站的論證、設計、試驗和運行的全過程。他親自參與和組織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自行建立的核電廠主參數計算方法,在主參數選擇、系統組成、關鍵設備選型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可在壓水堆核電廠推廣應用。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編寫了《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報告大綱》,為大亞灣核電站投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在擔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提出了“以我為主體,中外合作”的規劃,自主設計建造了兩臺60萬千瓦機組,親自計算了主要參數、進度和投資,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978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作為第壹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8被國防科工委授予國防科技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優秀總設計師;1996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1994當選中國工程院首任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