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付能力來看,微信支付出現嚴重的癱瘓情況。
2013年11月28日,百萬米粉搶購15萬臺小米手機的時候也遇到了相似的情景:小米公眾號刷了無數次均無效,付款時更是不停反饋“支付超時,請重新發起支付”。盡管15萬臺小米手機成功賣出,但微信專場的糟糕體驗卻廣為米粉所詬病。
筆者把這兩次的數據作了對比,不難發現微信支付在支付能力上存在嚴重瓶頸。
小米專場盡管有193.8萬人預約搶購,但真正實現支付的僅僅15萬人,整個交易在10分鐘內完成,每分鐘交易量約為1.5萬筆。
媒體報道理財通當天的交易額為10億左右,按照余額寶去年上線初披露的人均投資額2000元計算,交易筆數約為40萬筆,加上其他項目的支付筆數按50萬筆計算。理財通的癱瘓時間按照半個小時計算(筆者實際感覺接近1個小時),那麽結論是不超過2萬筆每分鐘。
根據公開數據,天弘基金為了滿足余額寶的支付能力將自己的核心系統托管到了阿裏雲系統上,余額寶3億筆交易的清算可在140分鐘內完成。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支付能力上的差距至少在兩個數量級以上。
支付能力是電子商務的核心競爭力之壹。不同的電子商務對支付的穩定性要求又是有差異的。商品類電商對支付穩定性的要求最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妳可以經常癱瘓或出錯),而O2O服務類電商較高,金融服務類電商最高。